作是一种坦然面对命运,又不向命运妥协的人生态度。
【1】
我一直觉得00后是小屁孩。
我教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8、99年的,在我眼里他们都还是孩子呢,更别说00后了。
可细细一想最大的00后今年已经17岁啦,明年都要参加高考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愈发觉得我和00后的差距,不只是年龄。
按理说年龄是我的优势,年龄越大,阅历知识越多。
这个规律在传统社会可以行的通,但到了现代社会,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开放度极高的网络时代,还真不一定。
我现在已经能坦然接受在某些领域“我比00后老,知道的还比他们少”的这个事实了,于我于社会而言青出于兰胜于兰终究是好事。
因为见识太多,所以00后早早的就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我认的一个00后,喜欢旅游,从法国回来后跟她妈说,法国人少很安静,我喜欢,想去那上学。
她妈说,有本事你就考出去。
结果小学毕业时她整个暑假两个月门没出,考过了托福去了美国。(说好的法国呢)
有的人为了能在喜欢的国度上学,小学毕业就开始找作了。
因为才华太多,所以00后的综合素质对我们是碾压性的。
随便一个00后钢琴9级、古筝10级,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我们单位有个同事的孩子,直升飞机驾驶水平可以轻轻松松虐哭我们单位的博士硕士……
后者很多连直升飞机坐都没坐过,更别说驾驶了。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从小喜欢音乐。
玩音乐在爹妈眼里就是耽误学习不务正业的事,于是各种打压、经济上制裁。
这孩子跟她爸妈谈判,只要学习不倒退就允许她玩音乐。
双方成交后,孩子前不久出了一首《余晖散落了枝蔓的秋黄》,自己作词作曲。我一听,直接被圈粉。
因为更了解自己,所以00后对未来职业思考更深,行动更早。
朋友的女儿初二通过托福考试独自在美国读书。
明年准备参加ACT(American College Test)即“美国高考”。
这次暑假回到国内,她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
先是一直在上海参加ACT的补习,随后去广西当义工,紧接着返美开学。
我问,你累不?
她说,还好,只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她接着说,美国的学霸寒暑假都是最忙的时候,除了打工之外还要上各种辅导班。
于是我问,听说美国的升学压力没有中国大,干嘛那么拼呢?
00后的小美女很淡定地说,不是呀,在美国想考上好的大学, 当学霸成精英同样需要很努力的。
是不是完全颠覆了你们对美国教育的认知?我也是。
看来任何人,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要想变得优秀付出都比你想象的多很多。
她接着说,我以后想从事金融类的工作, 比如进美联储工作,这会儿全力以赴是为了以后能选择工作,而不是被工作选择。
有的人为了干自己想干的职业,暑假都不休息马不停蹄地作。
【2】
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的呀,国内准备参加高考的孩子比她学得苦多了。
确实如此,00后早就开始发力了。
每当看到身边的后浪势头很猛时,我这还没死在沙滩上的前浪总是心头一热的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跟00后相比,我可以接受自己人老知识旧,但我不能接受自己状态变老变颓。
状态变老变颓最显著的指标就是喜欢舒服自在,不爱折腾、不爱作了。
和00后相比,我们缺少了那股爱扎腾、主动找不自在的“作劲”。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别说折腾作了,连份内的工作都懒得做,天天盼假期,一个月总有30天不想上班。
还特理直气壮地说,人生苦短当然要吃吃喝喝旅游追剧,怎么自在怎么来了嘛。
这话不假。
谁不想过在家里躺着,吃冰西瓜,吹着空调追追剧神仙般的日子呀…
谁不想早上不被闹钟吵醒,睡到自然醒,早晨从中午开始呀…
谁不想在海边、在山林、在田野,在祖国的大好河山奔放欢呼,吃香喝辣呀……
然而恕我直言,我们还没有资格过安逸的生活。
当然,如果你存折上的余额像手机号码一样了,那就不用看这篇文章了。
在自在之外,我们应该向00后学习,多些给自己找不自在的“作劲”。
【3】
我就是一个挺爱给自己找不自在,有点小作的人。
大学毕业后端上了铁饭碗。有的人总抱怨铁饭碗让人没进取心了,意志消沉了。
我倒觉得错不在铁饭碗,有了一份旱涝保收的生活保障,更应该无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地去冲击人生的上限。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状态不是你想要的,就“甩锅”给铁饭碗。
当时我觉得过早按部就搬的生活不该属于年轻人。
于是我选择了一边端着铁饭碗,一边见缝插针地作。小作更怡情,我作我骄傲。
当多数姑娘开始约会男生或被男生约时,我开始一路小“作”,踏上了考研之路;
当多数姑娘考虑选定门当户对,软硬件条件过硬的男主牵手走进婚姻时,我因为坚持看脸原则选择了异地恋;
当多数姑娘婚后开始相夫教子时,我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选择了与另一半长期两地分居;
当多数姑娘在职场上求稳求无过时,我选择了难度系数高,成败在于此的挑战性任务,当职场爬坡期压力最大时,我又选择了继续考博。
我喜欢压力集中到来,反正要焦虑,一次焦虑完更利索。
是不是看起来拽帅气吊炸天呀。其实并不是。
正如柴静《看见》里说的,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
看不到的是,我为了增值考3次研,每一次都结硬寨打呆仗,焦虑抓狂到失眠,煎熬到以为自己活不下去了;
看不到的是,我为了一张好看的脸选择异地恋,两人之间的磨合有多么相爱相杀,危机四伏;
看不到的是,我为了事业长期两地分居,累了烦了病了甚至是快要死了,都只能自己死扛硬撑;
看不到的是,我在职场上承担了高难度的任务,一心想成,付出了别人的十倍甚至百倍,一旦成了,又有多么招人嫉妒和恨。
负责任地说,这样“小作”的生活适合我,但未必适合你。
【4】
我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被教育得特别能找不自在,特别能战斗。
我爸常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困难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说来说去就一句话,人一舒服了就危险,要想着赶紧给自己找些不自在,作一作。
我的职业是老师,我一直觉得这个职业最大的福利就是每年有假期。假期就是我的“集中作”的时间。
每个寒暑假以及所有的小长假,除了养精蓄锐之外,还应该利用这段整块的时间迅速提升自己。
所以,即使是在寒暑假,我早上都是6点起床念书,晚上11点准时睡觉。
如果哪个假期纯玩了,不学习了,一定会带着强烈的罪恶感。
假期就是赛道中的内圈+弯道,这个时候发力最容易超越甚至狂甩对手。
对自己常有点找不自在的“作劲”,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
我特别喜欢自己每作一次,蜕变一回,成长一截的喜悦。
我想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作过,作本身就是意义。
你知道,故事的结尾并不重要,生活唯一确保我们的就是死亡。我们最好不要让那结尾,夺走了故事的光芒。
今天我们所付出的生命成本永远高于昨天,因为生命又短了一天,所以我们要活得更作一点。
我是Dr.彭。
最喜欢你们一言不合就关注的样子。
听说点赞此文的,都进了福布斯排行榜。
我们一起成长。
END.
原创版权,转载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