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拿出书架上青年作家李尚龙的书,正好翻到了《你以为你在合群,你在浪费青春》这篇文章。有一段文字都在描写一个人大学舍友沉迷于玩游戏、刷网页、打DATA的场景,一下子让我回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宿舍六个人,各有各的生活模式。喜欢看小说的两个舍友大学四年基本在床上度过了看小说的生活,热衷于电视剧的三个舍友天天趴在电脑旁追剧。
剩下的那一个女孩则几乎每日都是六点起床背单词读英文,上自习上到晚上十点才回宿舍。如果单从这些事来看,那肯定会认为最后一个女孩一点都不合群,天天不在宿舍,宿舍的任何活动都不参加。其实不是她不合群,只是她选择了不同的圈子。她经常组织团队参加各种竞赛,获得了好多奖。她有她学习的伴侣,每天一起背单词读英语,上自习考研。在考研时,她们组织了一个考研小组,几个人互相监督学习、作息,做到了高效学习,最后都如愿考上了想去的学校。
长大以后的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等各方面选择和不同的人做朋友。成年人是懂得如何挑选朋友的。盲目合群或许不是成熟的表现,但成熟的人大多都是合群的。成熟的人有搭建完整的价值世界,清楚自己要什么。他明白知音的重要,他理解扶持的意义,当然,他也拥有特立独行的能力。
选择圈子不同,自然就有不同圈子的合群。
2
斑斑就是我朋友圈中那个看似不合群,实则在她小圈子里合群的人。斑斑,高中读的理科,大学读的工科,但其实她最喜欢文学。刚进大学,不可或缺的一步便是自我介绍。当斑斑介绍到自己喜欢文学并对文学有研究时,大家纷纷沉默了,表示听不懂,自此斑斑再也没有在舍友面前提过自己对文学的喜欢。班级组织的活动,斑斑都不会去参加。宿舍的同学一块出去玩,斑斑依然不会去。在这个大的圈子里斑斑格格不入,一点都不合群。上天总是眷顾有心人的,由于自己的喜欢、执着与积累,斑斑在学校广播站做了编辑。
在广播站工作的日子里,斑斑结识了一位中文系的女孩,自此两个人成为好朋友。慢慢地,斑斑也接触到了更多喜欢阅读、喜欢写字的朋友。生活就这样一天天延续,时间久了,斑斑就开始自己写文章,通过朋友投稿到校刊,意外获得通过的消息。后来,斑斑顺利地加入了那个充满文学氛围的地方---文学社,在文学社她负责文案、策划等工作。有了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斑斑开始在网站连载小说,有了一群喜欢她小说的读者,有了同样爱好的朋友。在她的圈子里过得如鱼得水。
成熟的人拥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去选择合适的群体,去融入正确的圈子。“圈子不同,何需强融”这话只说了一半,后半句是“咱找个靠谱的去吧”。
3
曾经我也为不参加聚会,不参加班级活动会不会显得不合群而苦恼。后来终于想通,我不去参加无意义的社交不是不合群,只是不愿无意义耗费生命,圈子是兴趣维系的,不喜欢的就不是我的圈子。
《在细雨中呼喊》一书中,余华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些表面的朋友。”
有很多人,只是因为害怕别人说他孤僻才去社交,才去牺牲自己的独立精神和真实意愿让自己出现在声色犬马的狂欢中,但真正成熟的人,都在用“不合群”的时间去重塑了真正的自我,他们会有一个新的圈子,一个适合自己的圈子。
总会听到有些人在说“无论如何,那些有点儿成就的人,都不合群。”。“优秀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不太合群。”,但大多情况却是说这话的人并不怎么优秀而自诩不与平庸的人为伍。正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是你的无知让你一直融不到群体里。并不是成熟的人不合群,只是你不在那个圈子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