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是劳动节,又是五月的第一天。
对于打卡跑步的人来说,这一天不容错过。
跑完半马,吃了胡辣汤,这一天便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生活。
听说“五一”很堵,高速公路上成了“一锅粥”!
火车会好些吧,反正也不急,可以动车的票早就没有了,只能选择绿皮。
虽然住的离火车站近,十二点的列车,十点五十分就早早出了门。
总觉得时间会很宽松,可以悠哉悠哉。
十一点五分到了车站广场,傻了眼。
长长的队伍,已排到了城墙洞,还在向南蔓延。
面对这么大的人流量,车站进站还是“日常”模式,一道道关卡,井然有序。
在广场爆晒,队伍缓慢移动,照此推算,到站都难进站。
抱怨声不断,车站方面也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如果旅客不能正常进站,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打开了一处临时通道,持着身份证,蜂涌而入,除了安检,免去了其他的一切。
以为的候车室,还不是真正的候车室,真正的候车大厅,离得很远。
左拐、右拐、下到地下通室,继续向前,上到站台,又转乘电梯才进了候车大厅。
新的大厅,也是苍促交工,里面也是长长的队伍。
好在,列车晚点了十五分钟,等放行,刷卡进站,缓慢的移动。
过人工通道,不需查验,快速通过。
原以来,总算一切结束了吧!
下站台,也不顺畅,人流量大,轻微涌堵。
此时的西安火车站,只能用“乱”来形象,到处在施工围堵,如同迷宫。
好不容易挤上车,卧铺内的临时座位早已被占领,都是妇女儿童,过道也满是人,就只能站着。
还没从“半马”中恢复过来,双腿沉重,肚子也不争气的在隐隐作痛。
己经好久没有“站票”,斜依着爬梯,就在“咣当”声中,一路向西行着。
半小时后,车到兴平,有人下去,通道上腾出一个座位。
坐下来,才算舒服了点儿。
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在各种原因中,走了两个小时,也仿佛走过了半个世纪。
幸而,有臭球送的防噪耳机陪伴,才衰减了更多的杂音,在喧嚣中多了一丁点儿清静。
一个小小的蔡家坡车站,一下子下来了几百号人,堵满了出站口,检票又耽误了时间。
铁路的客运系统是一个闭环,进站时可以漏检,出站时则会严把关。
进站时没有检票的旅客,出站时只能走两边的人工通道,工作人员用手持的设备对身份证进行识别,就有效的预防了漏票。
出了站,也懒得再与人拥挤着坐公交,在路边找了辆共享电动车,在和煦的春光里骑行回家。
沿路,买了两份擀面皮,回家,酌着小酒,美美的吃了,这也是每次回来的"必修课”。
抹了一把嘴,边困的躺在床上睁不开眼睛,真是好出门不如待在家。
由此,得出的教训是,在节假日,减少外出。
不得已时,尽量选择高铁出行,也不至于在进站时耗费太多时间,座位也能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