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具有松弛感的教师
张爱敏
每每上完课,总有学生跑到我跟前沟通:“老师,你好温柔啊!”“老师,我可喜欢听您讲课”“老师,我好喜欢你!”……也有同事交流,说特别喜欢我的状态,那种不急不躁,温文尔雅的模样,让人感觉很亲近,很温暖。
我想这就是当教师最好的状态吧!如果非得用一个词来描述,我觉得“松弛感”最贴切了。三十多年来,我就是这样不急不缓地走过来的。记得我们三中的老校长这样给我贴“标签”——凡事追求完美,但从不急功近利,有一股韧劲,是那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师。
回眸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还真是凭着如此智慧与勇气,才走得远,走得幸福。《轻松主义》中说:“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放轻松。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教育不是百米冲刺,是马拉松比赛,是一项慢的事业,急不得。唯有与自己和解,内心松弛,不焦虑,不纠结,不给自己设限,才能步履轻盈,笑容恬淡,才能抵达诗与远方。
然而,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成为学生心中那抹不可或缺的温暖阳光,便成为了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做一个松弛感的教师,不仅是对自身心态的调适,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三十年来,我从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课堂上,把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赞美和鼓励去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见,被认可,被鼓励。唯有看见孩子,尊重差异,鼓励多元,每个孩子才能在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
一间教室,就是一个世界。教师的视界,学生的世界。我们要能够用更加宽广的视野去看待教育,让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一次次触碰和生命的一次次拔节。
三十年来,我享受教学的过程,将教学视为一种乐趣和挑战,把上课誉为与俊男靓女的约会。在我眼里,教师不仅仅是职业,更是塑造灵魂的事业。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生命润泽生命奠基工程。每一次站上讲台,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每一次与学生的互动,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我用心去感受教育的美好,用爱去点燃学生的激情,享受着灵魂一次次被荡涤。
三十年来,我一直坚信思考力比学习更重要。思考力从哪里来?从合作中来,从探究中来,从碰撞中来。我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思考、勤于动手操作。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掌握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且要有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和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因此,请相信相信的力量,摒弃“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等陈旧的手段,大胆放手,学会适时闭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重要素养。另外,创新是教育的灵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创设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项目式学习、创意工作坊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协作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榜样是最好的教育。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我一直推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立德树人,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聆听窗外声音,关注社会、关心他人,让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一个团队,执行力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根源在于责任心、目标感。对于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作为班级合伙人,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团队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让班级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要善于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唤醒、点燃学生内驱力。
总之,做一个松弛感的教师,不仅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更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灵活的方法和公正的态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教育成为一场美好的旅程,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