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轼是这样追星的】
朱刚在《苏轼十讲》中说,苏轼的思想,从结果来看,可以说贯通儒、释、道而自成一家,这与宋代中国的整体思想环境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今天的这三首和陶诗,写于苏轼晚年,在人生的最后一处贬谪之所,海南儋州。
我总觉得,他的达观,与天性有关,与家教有关,也与遭际有关。
儒是他的信仰底色,释是他的精神追求,道是他的生命持护。
“形赠影”和“影答形”两首,是形和影子的对话,形对自己的影子说:
我起舞你便随之凌乱,我们彼此呼应毫不迟疑。
看上去,形是主导,占绝对优势。
【和陶形赠影】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正月廿三,海南儋州
天地有常运,日月无闲时。孰居无事中,作止推行之。
细察我与汝,相因以成兹。忽然乘物化,岂与生灭期。
梦时我方寂,偃然无所思。胡为有哀乐,辄复随涟洏。
我舞汝凌乱,相应不少疑。还将醉时语,答我梦中辞。
而影却显得不卑不亢,影对自己的形说:
高大英俊的本尊啊,我恐怕画师的技巧笨拙难以描摹。
我与你如波光人影,交相辉映。
我的美丑取决于你,所以我也无须向你献媚。
你像火上的烟,火灭则烟销,不留踪迹;我像镜中的像,镜毁而像存。
阴晴寒暑对我有不同的“影”响:“阴”则无“影”,“晴”才见 “影”,我要依附于你。
严寒或酷热,却不会“影”响我的生存。
就像醉醒都是梦,我们宾主一场,也难分优劣。
【和陶影答形】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正月廿三,海南儋州
丹青写君容,常恐画师拙。我依月灯出,相肖两奇绝。
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君如火上烟,火尽君乃别。
我如镜中像,镜坏我不灭。虽云附阴晴,了不受寒热。
无心但因物,万变岂有竭。醉醒皆梦耳,未用议优劣。
陶渊明是苏轼在人生苦厄时的精神支持,偏偏他的困厄还特别多,所以他特别地推崇和认同陶渊明,模仿他,学习他,在黄州时说“只渊明,是前生”,到岭南更认为“我即渊明,渊明即我”,只可惜,他不能如陶渊明的来去自由,就像现在困在体制内的我们。
【东坡日历】
2025年2月20日,周四,乙巳蛇年,农历正月廿三
52岁,是日,令傅尧俞、王岩叟,朱光庭与我各疾速依旧供职,先是欲逐四人,执政以为不可,范纯仁奏我无罪。轼。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正月廿三,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
56岁,是日,题李公麟(伯时)所画之遁养马图》。轼。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正月廿三。
63岁,是日,在宜伦(海南儋州),书陶潜《形赠影》、《影答形》、《神释》付子过,和潜韵。轼。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正月廿三,时任琼州别驾。
【和陶神释】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正月廿三,海南儋州
二子本无我,其初因物著。岂惟老变衰,念念不如故。
知君非金石,安得长托附。莫从老君言,亦莫用佛语。
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甚欲随陶翁,移家酒中住。
醉醒要有尽,未易逃诸数。平生逐儿戏,处处余作具。
所至人聚观,指目生毁誉。如今一弄火,好恶都焚去。
既无负载劳,又无寇攘惧。仲尼晚乃觉,天下何思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