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前,只知道《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一部作品。读罢,被西方畸形的上流社会、金钱至上以及不合常理的父母溺爱而震撼。
在小说中,巴尔扎克成功塑造了一个面粉商人高老头,靠做面粉生意,囤积金钱,他从一个个普通农民变成了暴发户。
在他的妻子过世后,他没有再娶媳,便将全部感情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他省吃俭用,用毕生的财产,竭尽全力供养她们的奢华生活,对她们的钱财需求有求必应,并支持她们不择手段地进入上流社会,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然而,女儿们对他的牺牲毫不感恩,只知道无休止地索取,以满足她们挥金如土的生活。
在他女婿觉得他做面粉生意有失体面,有辱他们女儿的面子,他便将生意转让出去,独自住进了条件简陋的伏盖公寓。
更为讽刺的是,当高老头病入膏肓,呼天喊地想要见女儿时,两个女儿却在精心打扮,准备去参加高档的舞会,从去世到葬礼都没来见他面。
读罢,让人感慨万千!
还有一个主要人物就是穷大学生拉斯蒂涅,他一心想要靠接近上流社会的女人而进入上流社会,但在亲眼目睹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金钱至上,甚至在父亲临死之前还是选择了去参加舞会,而对父亲不管不顾,甚至连葬礼都没有现身的全过程后,他终于有所思考。
细细读来,就会发现,表面上高老头很爱女儿,但是高老头的父爱既不伟大,也不高尚。
高老头没有朋友,没有社交,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他的生活全部内容就是拼命赚钱,供养两个女儿奢华的生活。
但是,高老头父爱的内容只限于满足女儿的物质生活。在他看来,有钱就有幸福,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一切。为了给女儿找钱,他愿意杀人、放火;只要女儿高兴,他可以不择手段地帮助她们偷情。
在这种畸形的价值观熏陶下,高老头的女儿们也成为金钱的俘虏,变得无情、无耻。大女儿为了付参加舞会的衣服的钱,把高老头的最后点钱也榨干,小女儿“为了参加跳舞,不怕踩着父亲的尸体走过去”。
神圣的父女关系已经完全被金钱所替代了。
而高老头的父爱,从来都是用金钱来表达出来的。他说:“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应该笼络女儿,像对付狡猾的马一样。”
因此,女儿们也自然把金钱等同于父爱,只有在缺钱的时候才想起父亲。她们觉得父亲对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把他当作了提款机,当这台提款机空空如也时,她们自然也就就没有了感情,高老头也成为了金钱的牺牲品,最终含恨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