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更深的是什么,是人心,是时间?还是一起?还是日常温暖堆积的小确幸?——恐怕只能自己解答。
昨天,超哥问有时间吗,本来想因为下雨拒绝的,结果他说请看《小偷家族》,瞬间精神抖擞,收拾一下出了门。毕竟“上海内环一套房换一张《小偷家族》电影票。”(好势力的女人~)
忘了是枝裕和的名字是怎样进入脑海,这个名字就像“侯孝贤”、“杨德昌”,在我这,住了下来。虽然之前只看过他的《步履不停》《比海更深》,说不上对他有研究,有多了解,但喜欢他的电影就够了。
他的电影总让我倍感温暖,又倍感荒凉,这种夹杂的情绪,每次看完电影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回音。因从来没有导演像他一样在一部家庭伦理电影中呈现出多条可以去探讨的线索,而毫无违和感,且这些线索,每拎出一条,都能延伸成思考的弦,呈发散状,由家庭引向社会。或者也有人这般导过电影,只是我还没见过。
《小偷家族》中的家庭比之前是枝裕和拍摄的家庭更为复杂,这次没有血缘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所以,在没有看剧透的前提下,一开始,我看的是比较吃力的,而是枝裕和电影的一个特点就是细节堆砌的逻辑,让你不紧不慢的感受整个故事。
影片真正拉开帷幕,在我看来是,“爸爸”和“儿子”祥太捡到被父母虐待的“由里”开始,这算是影片的第一个小高潮。在这之前,家里有靠养老金维持生计的“奶奶”柴田初枝、做短工的“爸爸”治、洗衣工的“妈妈”信代、提供情色服务的“妹妹”亚纪、偷东西帮助家用的“儿子”祥太,五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挤在了柴田老宅,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有时候或者说是经常去超市偷东西补贴家用。由里的到来,让本就不怎么能曝光于人前的家,离警察更近了一步,因为无论如何,没有将由里送回她的父母那,看起来都是诱拐,这个拼凑起来的家,更加小心翼翼地生活着。
后来,信代带着奶奶和由里去了超市偷了去海边的衣服,在海边尽情地欢快地踏着海浪,奶奶则在沙滩上,默默地对他们说“谢谢你们了”。其实,在来海边前,奶奶和信代有一段对话:奶奶说反而是你们主动选择了我这个“累赘”,信代回答,主动选择的羁绊反而更为牢固。就不难理解奶奶的这句话了,包括后来,祥太在公交车上默默地喊冶“爸爸”,这种隐忍的克制,让内心已经翻涌不止。这里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流泪的地方。
从海边回来后,奶奶去世了。信代反而更冷静,将奶奶埋在浴池底下。因为如果将奶奶的死公之于众,他们这个拼凑起来的家,就会被打散,当然如果隐匿奶奶个的死,他们就还能继续领奶奶的养老金,这样做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或者说,奶奶也希望他们这样做,因为亚纪或是信代去陪奶奶取钱的时候,奶奶有意无意地将提款密码念出声、还念了好几次。
随着故事向前发展,由里的加入,让“偷”的队伍更加庞大起来,直到有天,超市的老爷爷告诉祥太:不要再让由里偷东西了。祥太似乎从这开始思想开始成长,这也为后来他为了保护由里, 主动在超市暴露自己,埋下伏笔。当然,祥太主动暴露自己的动机,可能更复杂,因为整个夏天,祥太无论在生理还是头脑都在成长,们一起去海边,祥太开始关注亚纪的“咪咪”,告诉冶他的“咪咪”有时候也会疼(这个真不知道呢,男生可自证~),还以为生了病;他开始质疑冶关于偷东西的“正解”,不想让由里参与偷窃行为。
看似美好温馨的生活,被祥太的“暴露”打乱,警方开始介入。不得不说,是枝裕和太会讲故事了,以警方为代表的“社会”开始介入“家庭”,通过“正义”的警察揭开“偷盗”家族,这个不是由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本身带有的或者说是原生裂痕。因为在固有的社会价值观里,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关系是牢固的,这也为警察能够轻而易举地让祥太和亚纪交代奶奶的去向。比如,警察对祥太说:你从桥上摔下去,住院的当天晚上,冶带着一家四口准备逃离,只不过警察刚好赶到,没有成功;又比如,警察对亚纪说:奶奶每个月都会去亚纪父母那以拜祭前夫的名义,顺便领钱(亚纪的爸爸是奶奶前夫的儿子),亚纪以为奶奶为了钱,才收留她,并不是爱她,所以主动交代了奶奶被埋在浴池底下。其实警察没有告诉亚纪,那些钱,奶奶一分没动。
最后,信代因为弃尸罪入狱,她主动担负了全部责任,保护了冶。我总觉得这个保护是对主动选择羁绊的关系更为牢固的一个解释,也是相对于祥太、亚纪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捆绑的怀疑的解释。这两个解释就像是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冲撞的体现。到底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羁绊关系更为牢固,还是本就血缘维系的关系更为牢固。
亚纪和祥太还未形成自己的个人价值观,他们的认知是追随社会价值观,至于更长大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得而知。这些似乎特别能说通社会、家庭、个人到底是怎样相处的,当然也是没有答案的。
补充一下治是信代的情人关系:治是信代(情色服务)的一个客户,在一次信代被丈夫家暴的时候,两人一起杀了信代的丈夫,所以信代和治的关系,是利益、是金钱、还是爱被捆一起?也许,有些事,有些人一开始可能有目的,有质疑,但时间却能感化,让自己选择被羁绊,久而久之,成为我在乎我在你心里的意义,形成牢固的关系。
这个家庭关系太复杂了,复杂到每个人都能牵出一个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制度问题,而导演偏偏点到为止,让观者自己去认知、去领悟、去判断,这种隐忍克制的描述,愈发爆发出墙裂的后劲,让观者不断地去反思,他的目的达到了。
是枝裕和真的很“残忍”,总在小确幸的生活中,温暖地,不经意地将光鲜的外表撕裂,给我们看血淋淋的现实,但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如果问,为什么喜欢是枝裕和,我想是他对于人性的描述。没有刻意的放大,也没有目的的贬低,反而让我在日常中,发现人性晦暗的一面时,更加宽容,因为宽容,又觉一切尽可原谅。
总的来说,是枝裕和是温暖的,而这种温暖带来的宽容的力量,让每个背负伤疤的或你或我,继续在生的路上前行。
最后,还是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太差了,并没有讲好已经思考过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还有,表白一下信代的饰演者安藤樱,非常棒的演员,有一个没有说到细节是她和女警员在警察局的对话,这一段无论是对话的内容还是安藤樱的角色诠释,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写一篇,先记这了~如果问怎么评价她的演技——不动声色。
(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