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而不同》这本李开复先生的自传。下面分两部分分享,一是书籍摘抄,二是阅读感悟。
摘写
1. 病痛,让我谦卑到尘埃里。
2. 在病中,我才体会到,生命是一个旅程,每一个当下都值得品味。而所谓只争朝夕,过分追求一个宏大的目标,去最大化影响力,也许包含着一种功利的需求,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人生。这一切其实皆与初衷背道而驰。我暗暗下定决心,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我一定改变我的骄傲。
3. 乔布斯曾说过:“记住你即将死去。”这句话如今已成为我的座右铭,它每天提醒我看清楚什么才是生命中重要的选择
4. “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
5.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选择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大。随之对应的,是做出选择时需要的勇气越来越多。我相信,根据一般人的经验,一定时间之后,年龄与勇气的增长就成了反比。
6. “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过一生)”
7. 母亲的爱像太阳,温暖、无私而透明,父亲的爱则像月亮,冷静、理性而朦胧。
8.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9. 我终于悟到了,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背单词是没用的。
10. 兰姆在高中毕业册上给我的留言是,“开复,希望你今后能在桥牌桌上找到你的女朋友,因为,我觉得你不可能在别的地方找到了。”
11. 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12. 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最大化你的影响力,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13. 我对着电脑,又是一阵狂笑。年轻时一起经历的青春岁月,是那样的快乐和美好。人们离开大学,有着各自的生活轨迹,但是回首很多事情时,现今一切的快乐似乎都无法取代当时那种单纯的快乐。因为,我们当时是那么的年轻、无畏、美好。
14.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15. 产品的成功,不光取决于技术,而且取决于市场,尤其是渠道建立得是否正确。
16. 先学着跑,再自己跑,渐渐地不再感觉累。
17.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并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
18. 每一种创痛,其实都会带来一种成熟。
19. 媒体似乎习惯了一种方式,只对正在进行中的事件才有兴趣报道,而且会以轰炸式的方式集中报道。而当一件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媒体的兴趣也会一落千丈。
20. 可惜的是,他们虽然有幸出生在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时代并没有赋予他们选择的智慧!
21. 我也知道这个计划很困难,但它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困难。
22. 成功并没有绝对的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
《世界因你而不同》李开复从父母的婚姻讲起,到自己后来经历苹果、微软、Google 之后,创立我学网和创新工场。
母亲曾经身体素质极佳,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有强烈爱国情怀。在国民党倒台之后,父亲奔赴台湾,母亲领着四五个孩子(都是女孩)在大陆,后面果断举家奔赴台湾,跟丈夫汇聚,在台湾有了开复,开复作为家里第 6 个孩子,唯一一个男孩。得到了来自母亲温柔如太阳般温暖的关怀,而面对冷清如月亮般父亲的疏陌。上小学时,由于父母亲文化高,未入学前就把该学的学了,小学的知识有若似无,调皮捣蛋。但任何看似大错的责备,都受到了母亲极致的宽怀,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他的天性得到释放,没有被教育体制所驯化,家里父亲博览群书,为有朝一日能够为国报效做准备,胸怀老当益壮之志,以自己为榜样为开复树立了,为人做事的沉默教育。
由于在开复出生时,他大哥都已经结婚居住在美国,回到台湾时,深感台湾教育之传统落后腐朽,教育之死板,对学生的驯化。受到美国开放自由个性之思潮的生活习性影响,果断带着他、母亲到美国他新婚之家,共同生活,由此,小小年纪的开复走上了美国之路。在美国初期,语言文化的不适应,深深困扰着他,无论是母亲还是他本人,一度陷入孤独平淡之中,但由于国内数学教育超前,所以在美国学习时凭数学优异,慢慢建立了自信,也通过数学竞赛结识了当地朋友,对英语的学习,正如他所说“我发现单独记单词是没用的,学习一种语言要到语境中去学”。通过英文书籍的翻阅,最终克服交流和学习困难。与竞赛中结交的校友,共同创办校刊,经历各种,原以为学习轻轻松松的他,最终还是进不了哈佛,被多所顶级学校拒绝,最终在哥伦比亚大学落脚。转专业,迷恋桥牌,大一没热爱。到大二开始沉浸在计算机世界里,就这样熬着。后面专注于语言理解方面的学习,在一个学长使用概率论来处理的建议下,通过学习整合,提高了机器语言理解效率,打破了传统的语言转化处理方法,一炮打响。后面包括博士四五年时间毕业,在这期间,无论是开发出的打败世界选手的棋谱,还是震惊一时的博士论文,都是建立在概率论的基础上,提高了语言处理的准确率。值得一提的是,在博士期间,他基本用了三年时间黑白颠倒地沉溺于语言研究之中。这为他后期步入职场奠定了极强的实力基础。
比较幸运的是,当 21 岁的他暑期回到台湾,母亲已经帮他安排婚事,第二次相亲便一见钟情,所以 20 多岁就把婚结了。虽然他妻子是个传统女性,顾家勤劳体贴,当在任何危机时刻,其话语和做事之微妙之中,无不体现出其无声坚韧的一面。
博士毕业之后,先是破格留校当助教,后面在苹果任职,撬动其心的就那句“你是想做一辈子的废纸,还是想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上世纪 90 年代风风火火的苹果,一家独大,公司连换三任 CEO,都是不懂规划,无能之辈。昔日的辉煌逐渐黯淡。98 年开复离开苹果果断入局微软,在微软中国,召集了李开复等 6 - 7 人,招揽国内计算机博士生,培训加实训。此时的工作主要是实现语音识别,视频媒体技术等多方面,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在盖茨看来,微软的真正软实力和长期内核落脚在基础领域。热热闹闹的两年之后,开复被调回美国总部,在总部在盖茨战略下带队开发一个系统,经三年之后,项目重新洗牌再次出发,期间微软文化的宣传,与其实际行为相违背,内部危机严重,开复提出的搜索布局被否定,这导致以搜索起家的 Google 顺利在 5 - 6 年内实现市值 2000 亿美元的飞跃。在微软内部架构冲突不断,发展受困,自己梦想看着看着就淡乏遥远之际。开放自由平等的新起之秀 Google 投来橄榄枝,打算让开复处理谷歌中国,打通中国市场,这正是基于其在美华裔,融通中西文化,且声誉远扬之便。但此时 Google 正是微软之大敌,开复的离去与奔赴,激起了微软的无情且蛮理的投诉,此时的他,陷入了生命的凄苦、悲愤、无助,一招打醒梦中人的官司历程,最终 Google 胜诉之后,终究算是摆脱了他的阴影。毕竟,此时作为两个子女和妻子的顶梁柱和母亲眼里孝子的他,尚未体验过媒体肆意渲染之后声誉垂危之痛。但风雨过后,春风满堂。
Google 中国落足,回到祖国大地之上,在 Google 中国,05 年聚焦于搜索,打造好搜索的基底之后,慢慢开始推出产品,谷歌中国的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逐渐回升,一片大好的形势之下,开复又要离开 Google 了。三个人世界一流公司的任职体验,已经让他成长了很多,具备了自己创立一份事业,实现父亲爱国志向和自己的抱负。创立我学网,帮助青年大学生职业和人生规划,并打造创新工场,帮助青年创业。
风雨飘摇过后,剩下的是什么,外界是一个人的声名,但只有自己知道,这一路的热火朝天,从来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那个结果。过程的剑刺横飞,早已经让心体验了,人世的凄苦悲凉,命运的飘飞草芥。一路上,那些美好的瞬间,泪目闪闪,成为内心无言的动容。而周折的痛苦,锻造了外表温柔内心坚毅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