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以前听过一个段子,一个小男孩成绩不是很好,在学校比较调皮,他自己不想上学,于是回家和妈妈商量,他们的对话如下:
小男孩:妈,我不想读书了
妈妈:好
小男孩:!?@& ……
妈妈:你现在好好读书,将来也不一定混得好,你不好好读书,将来也不一定混的不好,你看你的那个谁,小学都没毕业就出去闯,现在都发大财了,还有谁家那小谁,当时学习多好,现在还不是给人家打工,每月就那么点钱,听说有个世界首富,也是大学辍学,要是早点辍学,可能更早教就是首富了,是吧?
小男孩:嗯,而且读书好无聊,还要花那么多钱,我早点出去工作,还能给家里挣钱,不是吗?
妈妈:是的,真乖……
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呢?读书无用?和我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决策有什么关系呢?
在前面文章中,我们介绍的是基于确定的情况下做的决策的一般流程,但现实充满了不确定性,如何在不确定性下做决策呢?这也是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内容。
在上面的段子中,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小男孩真的放弃了读书,后来发展的不错,我们能说她的妈妈做了一个好决策吗?很难说吧。你可能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在上面的那张表格中,虽然都是不一定,但是在不同的时代和场景下,这个概率是不同的,如果再考虑到结果的收益差异,决策就更应两说了。
进而,你可能直觉会想,如果能够将“好和不好”的程度,“不一定”的程度都量化,应该可以更好指导我们决策把?你的直觉是对的,我们在后面会谈及。在介绍之前,我们先要进行两个概念的分离:好结局和精明决策。
1 精明决策不一定有好结局
在《决策的艺术》中举了一个例子, 北卡罗莱州的黄先生准备动工扩建他的房子,工期一推再推,不能再等了,他权衡在12月份开工的利弊,他了解到该地区冬天的气候以及最近的天气,判断与天气相关的问题发生的概率很低,于是他选择动工,但是不巧,最后刚好碰到40年最糟糕的天气,最后工期延期一个月,超出预算6000元。黄先生可能会想“早知天气这么糟糕,就不开工了,等到明年在开工了”。这个选择是愚蠢的吗?当然不是。
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见,我们常常习惯性地根据结果的好坏,来判断当初决策的好坏,但正如前面所说,现实充满不确定性,结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提高决策的质量?因为概率,精明的决策能提高好结局出现的概率,生活不是一锤子买卖,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当我们不断提高决策系统的有效性,就有更大概率获得好结果。
2 不确定性下的决策流程
不确定性下的决策过程通常可以分为四步:关键不确定性因素——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结局。
我们以一次周末活动为例,如果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室内的聚餐,一种是户外的郊游,对于后者,影响其效果的一个关键不确定性因素就是天气,虽然有天气预报,但也不是百分百的准确性,所有就存在晴天、阴天和雨天三种可能的结果,通过看天气预报和历史的记录,我们可以知道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而前面每种结果带来的结局又不一样,比如晴天可能玩的很开心,而雨天就可能比较郁闷。
在这个四个步骤中,最难确定也是最关键的是确定不同结果的发生概率,特别是在问题不是很明朗,时间比较紧急的情况下。在《决策的艺术》中提供了5种方法确定概率,我将其归为3类:
①经验类(自己经验、专家经验)。通俗的说,就是“拍脑袋”,如果你对某些事情有过往的经验或常识,自己拍通常不会太离谱,如果自己没经验,但是认识相关的管家,最好是请教专家;
②信息类(已有信息,再收集信息)。比如前面提到的天气的例子,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看看天气预告及过往的天气概率;
③分解法。可以将不确定的因素分解为若干的组成,分别考虑,再综合起来。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个企业打算在某个地方开设一个洗车店,生意如何取决于其周边的建设规划,可以先假定它是购物中心,为不同的日洗车量分配概率;再假定它是办公园区,为不同的洗车量分配概率;再以两种规划分别的概率最为权重,对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就可以得到不同日洗车量的概率。
同时,书中对于在使用这种方式获得概率的时候,也给出了3条注意事项:
①量化。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概率,通常喜欢用“不太可能”、“几乎可以肯定”、“很可能”,但是常常容易忽略每个对其理解是不同的,比如概率为70%,在有人的主观感知中,觉得就是“很可能”,而有的人可能就认为“差不多”,所以最好量化;
②极端。有时直接问别人概率,别人可能很难回答,可以按照比较极端假设一步步缩小范围,比如你想知道周五晚上一个餐厅能订到的概率。
我:周五晚上7点,你们有空位吗?
服务人员:不清楚,可能有,可能没有
我:概率是多少?
服务人员:不清楚
我:有位子的概率大于25%吗?
服务人员:比这个大多了
我:比50%大吗?
服务人员:是的
我:比90%呢?
服务人员:那倒没有
这样你就至少将其概率缩小到了50~90%,可能再问几个问题就能更加精确,当然工作人员也可能烦了。
③不追求十分精确。通常情况下,知道一个概率空间,就能够指导决策了,比如“30%~50%”,可以先用40%考虑决策,在看30%和50%有什么区别,至于是45%还是35%,决策结果通常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现实中有的人为了追求极度精确,或者不敢担一定的风险,就迟迟不敢给出概率进行决策,反而影响决策的效果。
回顾前面的四步(关键不确定性因素,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结局),不知道你会不会疑惑——结果和结局有什么区别?
我的理解是,“可能的结果”指的是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直接影响,而结局指的是由前面结果带来的更进一步,一系列的综合结果。比如你如果选择打的士去火车站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交通路况是否拥堵是影响你是否能准时达到的关键因素,可能结果就是堵车或者不堵车,而堵车结果是你可能赶不上而火车,错过了会议时间……。
同样,结局的判断最好能量化,其精确程度能支持做决策就可以。
3 决策工具——决策树
决策树,顾名思义,就是将前面的决策过程用树状的形式呈现出来,它对于理清复杂决策的思路,以及向别人解释你的决策过程会更加清晰,也是训练自己对问题进行逻辑思考的好工具。
下图是书中的一个例子,介绍的是一个人在和别人发生了纠纷后,决策是否需要起诉,从中我们能清晰看到不同的决策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概率,在这个书中有两个要点,一是要将概率标注在每个可能性上;其次,利用《思考的艺术》5|取舍:鱼和熊掌,如何选?中的方法,可以通过“等价置换”的方法将一些心理因素、时间成本折算成金额,更加便于定量决策。
对于这个决策树,可以更进步,利用“收益期望”的公式:
收益期望=正面收益 *正面事件发生概率-负面效果 * 负面事件发生的概率
进而计算两种不同的备选方案的综合结果,让决策更加清晰。
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分享的《决策的艺术》中提到的,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决策方法,总结来看包括如下的三点:
1、因为存在不确定性,精明的决策不一定带来好的结局,但是可以提高发生好结局的概率;
2、不确定性下决策的流程:关键不确定性因素——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结局;
3、通过“决策树”工具,可以帮我们在决策的时候更好理清思路,并清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