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命教育 想象力 哲学启蒙 物理启蒙 艺术启蒙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小小年纪就会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比如“我从哪里来?人都会死吗?”等等,而且年龄越来越小,最近深以为然。
本以为宝贝到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年龄时,给她买几套百科全书的系列图画书就可以解决的思想,随着近来人家“以终为始”无限循环的提问模式而被瓦解!
每次提问结束后都会有“劫后余生”的汗颜,会庆幸宝贝的问题还算正常,会反省上学时的不够努力,更会感激宝贝又放了我一马!!在宝贝丰富的想象力和跳跃的思维面前,越发觉得,才疏学浅、知识匮乏,智慧余额不足,透支成为了常态!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对孩子提问,除了要有极大的耐心之外,究竟需要如何应对那毫无止境的好奇心?如何陪伴宝贝面对未知事物,在走向消极的恐惧和伤感的短暂停留后,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心存敬畏的积极成长?如何把看似刻板的知识寓意飞扬的表达出来,成为宝贝思想的种子?比如生老病死,比如“精神”!
最近,翻阅到了一本描述生命永不止息的图画书《风到哪里去啦》,用妈妈温情的表达向孩子传述:那消失的事物会在某一天某一个地方再次出现,正如四季的轮转。从另一个角度,结合孩子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的自然规律,告诉孩子事物的往返不息,循环不止。
图画书信息:
作者:【美】夏洛特·左罗托夫
绘者:【意大利】维塔
译者:陈丹燕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推荐年龄:4-10岁(中、大班;1-5年级)
主要内容:
一个小男孩在快乐的白天结束时,问:“风停了以后,它到哪里去了呢?”他妈妈向他解释风没有停,只是吹到别的地方去了,让那时的树跳舞。
然后,她循序渐进地告诉了孩子世上物质不灭的道理,只是在另一个地方,或者以另一种形式开始。雨回到了云里,生成新的雨;波浪退回到大海里,成为新的波浪;白天与黑夜循环往复,晚上给小男孩带来了黑暗,星星,让他入梦。
作者和绘图者以抒情的文字和丰富多彩的插图完成了一次美丽的对万物循环链的礼赞。
作者简介:
作者:夏洛特·左罗托夫(Charlotte Zolotow)
于1915年生于美国维吉尼亚州。自威斯康辛大学毕业后,即在美国的Harper出版社工作。她虽曾因为育儿而中断过工作,但复职以后,即返回出版社,并于1981年担任这家出版社的副社长。其为儿童主编童书前后达三十年之久,是一名杰出的童书编辑兼绘本作家。
夏洛特·左罗托夫的作品数量相当惊人,由她写成的绘本,超过九十本;而与她合作过的画家,则有三十余人,其中,有很多都是美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绘本画家。她的成就,也为她赢得无数荣誉。
因“对儿童文学有杰出贡献”、“对儿童文学影响深远”,夏洛特·左罗托夫分别于1986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艾威.可蓝大奖(Irwin Kerlan Award)、1990年南密西西比大学银牌奖及199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一致推崇。
此外,以她为名的The Charlotte Zolotow Award,建立于1998年,每年一月都会选出在美国出版的优秀童书的作者,夏洛特·左罗托夫在美国儿童文学界的知名度与重要性也由此可见。
夏洛特·左罗托夫的文字颇富诗意。其作品的内容特色是:所有的故事皆以“小孩”为主角,并以写实的方式,呈现书中小孩的一段“成长经验”,希望从儿童的角度,反应儿童真实的情感,由于描写细腻,又具普遍性,故颇能得到读者的共鸣。
绘者:斯蒂芬诺·维塔(Stefano Vitale)
生于意大利的帕都亚(Padova),毕业于南加大和加州帕沙第纳(Pasadena)的设计艺术中心学院。他的画作曾展示于画廊,并散见于《纽约时报》、《商业周刊》和《纽约》等杂志,另外,已出版十余本与夏洛特·左罗托夫等文字作者共同完成的儿童图画书。
译者:陈丹燕
1958年12月18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祖籍广西平乐。1966年移居上海,因为口吃极少有朋友。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少年习作。1978年2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论文是关于西方儿童幻想文学的研究,获文学学士学位,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同时开始小说和散文创作和儿童文学翻译。
1991年访问日本,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以外的世界,受到极大的吸引。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向国际书展推荐介绍中文图书,并演讲中国独生子女问题。
三个月的欧洲生活,极大地冲击和开阔了思想。写作长篇小说《一个女孩》,对自己的童年时代做第一次全面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写作一系列欧洲的生活,知识分子采访记。1994年游学美国,在新泽西小镇上唯一的一家意大利咖啡馆里写作长篇小说《纽约假日》,实现了在一家异国咖啡馆里写一部小说的心愿。陈丹燕的《上海的弄堂》被选入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课本,第二学期第十五课。
作品: 《少女们》(获文化部新时期十年儿童文学二等奖)、《女中学生三部曲》(获全国妇女儿童题材作品奖)。80年代后期从事成人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心动如水》、《绯闻》、《一个女孩》、《慢船去中国》和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散文集《写给女孩的私人往事》、《唯美主义者的舞蹈》、《长裙上的花朵》等。《一个女孩》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宽容”文学金奖。
一个小建议:如果宝贝喜欢并理解了世间万物循环的道理,我们就可以延伸为孩子阅读《爷爷变成了幽灵》,毕竟下个月的清明快到了,是时候开始关于“死亡教育”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