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陆陆续续面了好几百位求职者,从实习生到正职,文案、策划、运营,许多职位都面过。发现,不少朋友在面试时还是会过于青涩,没法很好地表现自己。甚至一些有着三年、五年工作经验的人,也会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
所以,今天整理出一些面试时容易犯错的问题,分享给大家。
面试的类型虽然很多,总结起来也就两种:HR面和部门面。这里整理的是一些通用的问题,HR和部门面都可能会问到,不涉及具体业务运作,很常见,但也很容易答不好。
</br>
一、你为什么要从上一家公司离职?
</br>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漫不经心,很多人会因此放松警惕,开始批判前公司。加班太多啦、架构混乱啦、平台太小啦、工资太低啦……
殊不知,这样是大错特错。
切记,你所有关于前公司的批判,都很可能被对面的面试官自动对号入座。
你说前公司加班太多,面试官会想:如果我们需要加班,你是不是会不愿意?
你说前公司工资太低,面试官会想:如果有别家开了更高的工资,你是不是就跳槽了?
你说前公司发展空间太小,面试官会想:你是不是很容易好高骛远?
……
很有可能,你说得越起劲,其实自己的分数也掉得越厉害。
更何况,离开一家公司之后,不在背后对其过分地说三道四,也是最基本的礼貌。你在前公司拿了那么久的工资,人家也没怎么欺负你,回过头来把人家说得一无是处,让别人怎么想?
这个问题最好应该怎么回答呢?从你个人的角度去回答。
比如,你从乙方跳到甲方,就可以说:
因为你的目标规划是在甲方发展,只是先在乙方学习一段时间;
比如,你从小公司跳到大企业,就可以说:
希望到大企业来学习系统、规范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架构;
比如,你从媒体跳到APP,就可以说:
希望进入互联网行业发展,在高节奏和高密度的拼搏中磨练自己……
简而言之: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着重于目标、规划和发展,强调前公司和当下这家公司的差别。而不要着眼于前公司那些不好的方面。
如果实在不行,实在找不到任何理由——你就说家离前公司太远,每天很多时间浪费在路上也可以啊。
总之,不要留下任何可以被面试官用来发挥、做文章的地方。
当然,这里要强调两点:
- 不要撒谎,不要为了进一家公司而胡编乱造;
- 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课。
我就遇到过一位求职者,非常真诚地说,前公司太稳定了,她希望在一家小而美的初创团队里面打拼。她甚至讲了很多对弹性、自由、高效的工作环境的向往和理解。然而我不得不告诉她,第一,我们公司已经有好几百人了,一点也不小;第二,我们公司已经D轮了,也不算初创了……
</br>
二、你认为自己的缺点是什么?
</br>
这也是一个很经典的问题。网上的教程,很多都是教你「正话反说」,把一些不太严重的缺点——甚至是优点,包装一下说出来。比如「我的缺点是过于追求完美」「我的缺点是工作起来比较废寝忘食」「我的缺点是对事情的要求很高,一定要做到极致,所以有时跟人相处不太好」……
Excuse Me?
不是只有你会看面经,HR和部门经理也是会看的好吗?
如果你真的这样回答,99%的情况下是一定会扣分的——无论你说的是真是假,无论你有没有刻意隐瞒你的其他缺点,面试官都会觉得:「这个人在耍滑头」。
记住:宁可诚实地暴露出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也不要让人觉得你太假、太刻意。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很脆弱的。如果你这样回答,只会令面试官对你的其他回答产生疑惑:这些会不会也是包装过的?
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呢?
最好的方式,是按照这样的模式:
- 诚实地说出自己的缺点;
- 坚定表态自己正在努力克服和改正;
- 用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证明第2点。
人总是有缺点的,不要惧怕暴露出来。只要你能够通过你的努力,在工作中掩盖你的缺点,尽力让它的影响降到最小,它就不是问题。
记住:没有一个团队要的是百分之百完美无缺的人,他们要的是「性价比」最高、能够为团队创造最多价值的人。「有缺点」从来不是一个团队考虑要不要人的关键因素,只是看这个缺点是否致命、是否会对工作造成难以弥补的障碍、是否会大于这个人能够带来的价值。
给一个教科书级别的回答:
面过一个人,是按照项目组长来面的,问她的缺点是什么,她是这样回答的:
「我最大的缺点是有些独断专行,不懂放权,经常会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很琐碎的细节上面,导致工作效率很低。后来,我明白这是由于我对团队伙伴的能力不放心,觉得他们做不好,所以凡事都亲力亲为。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定期给他们召开培训,把我的工作方法分享给他们,还指定了一位副手,让他去协调和统筹他们执行的细节,我则把精力集中在战略方向和跟进结果上。现在这种情况比之前改善了很多,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简直无懈可击。
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解决,它就不是问题。
</br>
三、你在工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br>
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放在这里说呢?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能看出你真正做了些什么。
很多求职者在被问及「负责什么」「业绩如何」时,往往会略微夸大一些。这本来也还好,但是如果吹得太夸张,就很容易栽在这个问题上。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工作究竟怎么执行,只有真正投入进去才会知道,很多障碍也是只有执行者才能了解。几十万的项目跟几百万的项目,复杂度、范围、管理难度、操作难度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十个人的团队,跟五十人的团队,带起来也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可能会观察别人的方法、经验、习惯,说起来也像模像样,但唯独只有「碰到什么困难」这一点观察不来。因为这一点很少会在平时的工作中显现出来,它只存在于思考之中。
还是举个栗子吧。
我面过一个人,年纪轻轻就自称带过一支七八人的编辑团队。从策划、选题、采编、制作到上线、运营、推广,全部包办,由她一手统筹。于是问她,那你在管理团队的时候,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她思忖了一会,说,应该是分工吧。怎样合理地根据下属的能力、专长,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时间限制,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作,让每个人尽量饱和又不过于繁重,是最大的难题。
听到她这么说,我立刻就觉得,她应该没有真的带过团队。于是,又问了几个细节性的问题。到最后,她不得已只好承认,说自己只是负责分配一些任务的副手,没有太多的团队管理经验。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一个带过团队的人都会知道,你可能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团队伙伴不信服你、老资历员工阳奉阴违、成员之间彼此不对付、各种拉帮结派、听不进别人的话、大家的目标不一致……等等等等,这些都很正常,但是,你唯独不可能遇到「分工」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合理地根据能力、专长和任务要求进行分工」,这根本就是团队管理者最最基本、最最日常的工作——这就好比听到一个数据分析师说:「我最大的困难就是使用EXCEL」。如果连这个都觉得有困难,那也就不可能带好团队。
说回问题。
这个问题要怎么回答呢?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其他涉及到具体工作的问题一起,别太夸张,诚实一点。做过什么,结果如何,遇到过什么困难,如何克服,不要讲任何自己没有把握的东西。
HR就算了,你要相信,坐在你对面的部门主管,肯定是比你专业的,哪些事情做没做过,做得好不好,只要面试官想追问,几个问题下来,总是能问出真实结果的。
</br>
四、你期望的薪酬是多少?
</br>
这个问题只会出现在HR面当中(部门面别问,显得不专业),有可能是第一面,也有可能是最后一面。前者没什么,就是随便问问;后者就表示你已经通过了面试,大概没什么问题了,咱们来聊聊钱这件小事吧,谈得拢就过来上班。
但无论是哪一种,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开口。
这一点在许多刚毕业的小朋友身上特别明显,毕竟脸皮薄,谈到钱总有点扭扭捏捏。网上也有不少文章,教你不要贸然开价,可以提一个范围,或者用一个模糊的「公司一般的水平」「行业中上水平」等说法来回应。
请不要这么做。
我们都知道,商业谈判里面谁先开价,就落了下风,但这里不是。举个栗子,假如,你说「那就按行业中上水平来吧」,然后HR给你报了个价,说这就是行业中上水平,你觉得低了,那怎么办?腆着脸继续提价么?
你觉得你值多少,希望开多少,就开诚布公开个价。当然,事先一定要做好功课。行业,职位,公司,都要先打听。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可以降低双方沟通的成本,对企业来说,可以减少不确定性。能争取的,就争取。争取不了,就用其他方法弥补。弥补不了,就只能说抱歉,各找下家。
这里不要纠结是一面讲、终面讲、HR先讲,还是你先讲,重要的是,你必须事先做好功课,设定好一个心理底价,在这个基础上,跟HR报一个明确的价格(可以比底价高一点)。然后,双方围绕着这个价格来谈判,这才是有效、有诚意的沟通方式。企业最烦的是什么呢?就是你一直不满意,但却不肯开价。
这里透露一下怎么开价吧,也就是公司薪酬水平的决定方式。
一般的公司都是这样:
- 以公开的招聘价格为标准,HR有权决定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HR可以定夺;
- 如果要价超过了这个范围,就要报请部门负责人,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你值不值这个价格(因为要计入部门预算,以及不能扰乱团队军心)。如果觉得值,那就皆大欢喜。
- 如果这个价格还是太高,高到超出了部门上限,但部门负责人又特别想要你,那他就得继续上报,申请更高一级的领导批准了。
比如说,招聘启事上写着6-8k,你开8k,一般来说HR可以直接拍板给你;你要10k,那就得部门负责人过问了;你要到12k,那就有点高了,但如果负责人真的特别想要你,他就得再跟其他领导讨论。
所以,怎么开价,取决于你对自己的定位,也取决于你对面试表现的判断。如果你觉得公司正好处于要人的紧迫阶段,而且负责人对你很满意,大可开得高一些。如果不够自信,那按照招聘启事上面的价格开就好了。不要害羞,谈价钱没有什么可害羞的,公事公办,捍卫好自己的利益。
当然,你得问清楚薪资构成,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下面这四种方式:
- 10k14薪
- 14薪平均每月10k
- 算上各种奖金和14薪,平均每月10k
- 算上各种奖金和14薪,平均每月10k,其中百分之多少是底薪,其余按业绩给
就完全不是一回事。最大的差别可以到多少呢?百分之五十。
</br>
大致就是这样。希望对找工作的诸位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