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
今年暑假的一个安排,无意间为女儿新学期的第一篇作文提供了素材,想来十分有趣。
开学后第一个周末的下午,女儿抓着笔杆,歪着脑袋,绞尽脑汁地在想着什么,我一看就知道她又在为老师布置的作文苦苦思索了。女儿写作文常常畏难,有时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我于是问她:“写作文吧,什么题目?”
“《我爱阅读》。”她答道,“我们开学第一课学的是林海音的《窃读记》,老师布置我们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的故事。”
“不知道怎么动笔吗?”
女儿没有作声,显然予以默认。
看来暑假我带你去新华书店那么多次,算是白去了!”我假装面有愠色,实际上是提示她。
“咦,我怎么没想到。”她似乎一下子开了窍,“我可以写我在新华书店怎么看书的呀。”说完,慢慢地动起笔来。
女儿暑假期间,正好我也在八月休公休假,虽然全家趁着假期回了趟老家,也赶时髦似的搞了趟短线游,但由于假期较长,酷暑天里又不愿意到外面瞎跑,所以多半时间还是呆在家里。一天下午,女儿在家将一本漫画书看完了,说想去书店买新的。她的漫画书实在买得太多了,基本都是公主、科幻或搞笑系列,我觉得这些书看多了好又不好,并且这种书她看得快,有时半天能看几本,看完之后往往就不会再翻了,也就是说作为藏书又没多大价值,加之这种绘本类的书本身价格不菲。于是我对她说:“你开学就五年级了,还看这么幼稚的书,应该提高档次,能不能今后少买漫画书?”她缠着不肯,我只好出了个折中主意:“要不漫画书今后只看不买,可以的话,我们就去新华书店看书。”她听了欣然答应。
说走就走。我们很快到了新华书店,她去四楼的少儿区,我就主要在一楼四处看看。没想到这一举动成了我们暑期的一项重要活动,只要下午没事,我们就会去新华书店看书。女儿也乐在其中,并且每次要回家时,她都会将一本未看完的书深埋在其他几本书下面,生怕下次来找不到了,我看了一阵好笑:难道这就是当代的窃读记?
新华书店虽说是售书企业,但并不反对读者在此看书,看多久都无所谓的。大家或站或蹲,或靠墙斜倚,或席地而坐。少儿区更有意思,小朋友大都是一屁股坐在地上,也有直接趴地上,或半靠着书架躺地上的,一排排书架间的走道上,尽是一条条小腿伸着,其他人走过时,就像跳少数民族的竹杠舞一样小心地跨过。真是一幅读书百态图啊!
暑假回县城老家时,全家散步路过新华书店,也进去逛了逛,这里的书自然没有省城书店的多了,但令我感到新奇的是,里面居然摆的一排类似于银行大厅的那种铁皮椅子,这不是鼓励别人在这里阅读吗?在省城我也去了不少书店,但从来没有看到摆椅子的。新华书店虽然在一楼划出一块地方摆了桌椅,但那块地方是被圈起来的,里面提供茶水饮料,入口处树着“消费入座”的告示,显然不掏钱是不能进去坐着读书的。想想林海音小时候窃读时,那种感觉是既快乐而又恐惧,现在我们“窃读”的恐惧感肯定是没有了,变成了既快乐而又腰酸腿麻屁股疼。每次在书店看完书下楼时,女儿还要我扶一把,可她哪里知道,她老爸的腿比她麻得还厉害哟。
现在国家提倡全民阅读,提出深入开展“书香中国”系列活动,打造全民阅读盛会,其中一条措施就是完善全民阅读设施体系,支持实体书店发展,形成多元经营的实体书店格局。全民阅读除了要倡导全民建立积极良好的读书习惯外,还要为全民阅读提供各种可能的便利条件。其实我们已经发现身边就有这样的变化:街边一些人流密集区建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刷身份证即可进入;小区建有社区书屋,任何人都可进去免费阅读;不少餐馆饭店也摆放着书;有的城市设立“阅读号”,在公交车、校车、出租车、长途车上配备图书和刊物,车厢变“书厢”。真希望新华书店这样的“国”字文化单位,届能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比如在售书楼层加几排椅子,何况这是举手之劳,对正常经营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窃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值得肯定,我想书店里的读书百态图,如果能够变为优雅愉阅图,不也是一道更美的风景吗?如果真能这样,只怕林海音若在世看见,会写出《窃读记》的姊妹篇——《享读记》来。(写于2018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