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排列的逻辑

文字排列的逻辑(二十六)

——经典美文的图式是怎么形成的

经典美文之二十六:以《找春天》为例

《找春天》是人教版2017年12月第一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经绍珍先生。

开头是两个带感叹号的句子: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开头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时间,还写出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这里是一个连动句。这个连动句用得好,写出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句子都是短句,节奏欢快。我们为什么这么急切去寻找春天?因为前面说了“春天来了!”嘛。

春天是要用找的吗?当然。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这里有两句话。前面一句写为什么要找春天。这个比喻很恰当。后面两个重叠词也用得很贴切。正因为春天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所以我们才要仔细地找。我们找到了吗,我们找到了什么?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首先找到了小草,小草发芽了。但是呢,作者用了拟人兼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还带点询问的语气。答案却是肯定的。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其次找到了野花,句式和上文是一样的,修辞手法也类似。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接着找到了树,树木发芽了,句式也跟上文是一致的。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这四个句子既用到了拟人、比喻,组合在一起又构成了排比。因此,语言非常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找春天,先找到了小草,小草发芽了;然后找到了野花,野花开花了;然后找到树木,树木抽芽了;最后找到小溪,小溪解冻了,叮叮咚咚地向前流淌。前三者是植物,后面一个是水。这些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象。

最后是作者的结尾: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这里的结尾,不仅仅仅是对前文的总结,还有拓展,还有延伸。前一句照应了开头。第二句又是一个排比句。这个排比句告诉我们,春天是无处不在的。她在哪儿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排比句告诉我们:春天是无处不在的。最后一个省略号用得好,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讯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字排列的逻辑(二十) ——经典美文的图式是怎么形成的 经典美文之二十: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 《美丽的小兴安岭...
    苏本子阅读 289评论 0 4
  • 文字排列的逻辑 ——经典美文之图式是怎么形成的 经典之八:以《窃读记》为例 作者在开头首先写自己走在大街上,因为要...
    苏本子阅读 280评论 0 1
  • 文字排列的逻辑 ——经典美文之图式是怎么形成的 经典之十一:以《触摸春天》为例 刚读到《触摸春天》这个文题之时,我...
    苏本子阅读 151评论 0 1
  • 文字排列的逻辑(二十三) 经典之二十三:以《一匹出色的马》为例 本文的作者是陈伯吹先生。本文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
    苏本子阅读 791评论 1 3
  • 文字排列的逻辑 ——经典美文之图式是怎么形成的 经典之十二:以《慈母情深》为例 作者从一本想买的小说写起。这是作者...
    苏本子阅读 27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