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个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就会被命运掌控。”
当一个绅士被从高级套房中赶出来,只能住在空置许久、原本为酒店宾客随行的女佣所建的顶楼小隔间,逼仄的空间,积了十几年的灰尘,原本那些华丽的家什只能挑选几样放得下的,剩下的悉数充公,余生只能在此安睡,永远不得踏出酒店一步。
四十万字的巨著几乎全部发生在这里——莫斯科大都会酒店,罗斯托夫伯爵在这里度过了32年。这样一个看似单调的故事,在读之前,我被安利了很多遍,每一位同好都言之凿凿地说:“你一定会喜欢的”。
谁会不爱罗斯托夫伯爵这样的绅士呢,他在大都会酒店的每一天,每一次交谈,每一次思考,他身边来往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作为“前人民”所保有的优雅与高尚都让人无限着迷。
陷入这本书,如同陷入了一部仅有几个布景的电影,令人拍案叫绝的剧本,精妙绝伦的表演,恰到好处的配乐,你只有做一个静静窥探的旁观者,一个早已入局的梦中人。以至于我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一直在担心故事的终结,精彩的另一种感受,是不想告别。
罗斯托夫伯爵在酒店里待了32年,餐厅、走廊、理发店、缝纫间,他无数次走过这些路,看过这些风景,从酒店的宾客到软禁在此的犯人,再到面面俱到的侍者,他在酒店收获了友情、爱情,甚至是无血缘的亲情。酒店外,时代剧变,酒店内,伯爵的身上留下了旧时代最后的优雅与体面。
“奢华是一种极其顽固,也极其狡诈的力量。”
即使是软禁在酒店里,伯爵也过着舒适自得的生活,靠着他那张书桌中藏有的的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的纪念金币,他定期去理发,每日小酌几杯,在餐厅为自己的主菜仔细选择配酒。直到有一天,他发现那个粗鲁莽撞的男人成了博亚尔斯基餐厅的侍者,并告诉他菜单上的酒只分为红酒和白酒两种。
伯爵来到阴凉昏暗的酒窖,才得知有人举报说博亚尔斯基餐厅的酒单是贵族特权,是知识分子的腐朽,是投机者的囤积居奇和巧取豪夺。在一次会议之后,来了十个人,用了整整十天,把酒窖里所有酒的标签都撕了下来。
“他手中的那个瓶子里装的是历史的产物,而那段历史又同它的原产国及其人民一样复杂而独特。是的,这一瓶瓶酒是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蒸馏后留下的精华,每一瓶都表现出独特的诗意。可在这儿,它们却被扔到一片匿名的汪洋大海之中,一个平平凡凡、默默无闻的王国里。”
就在那一刻,无数想法从伯爵脑海中闪过,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在时光的流逝中所处的位置。
他本以为某种生活方式需要经过好几代人才会逐渐消逝,祖父母喜欢的歌曲、家传的食谱、家里的旧书桌,即使有些“过时”,但它们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美感,还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时代的逝去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尽管他被软禁于此,多年前的旅行和恋爱,他写诗的日子,总是在他内心深处,随时等待着他的召唤。
而这些被撕去标签的酒瓶让伯爵意识到,“不把残存在他内心深处的那个俄罗斯连根拔起,砸碎,然后完全抹除,他们是不会罢休的。”
即使如此,在我看来伯爵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那些珍贵的东西,和朋友们为了海产什烩小心紧张地凑出十五种食材、当一个维持餐厅妥帖有序的侍者、没有对着列普列夫斯基开枪因为他不是个贵族······
故事的最后,伯爵也如愿回到了家乡,在那里早已有人在等着他,“头发虽然已经斑白,身姿却依然像杨柳一样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