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武则天,其实作为一个女子,对她还是十分敬佩的。毕竟在那时候的封建社会,女子地位本来就低,她能当上皇帝,在万人之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女性的一种骄傲。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今天来讲讲这位则天大圣皇帝,是出于对她如此热衷于权势的好奇。很多性格毕竟要从小看起。人们都说环境塑造人的性格,还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环境一:母亲的影响。
很多人都说女儿的家教性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就像父亲的性格能影响儿子一样。
杨氏是隋朝宗室,出身比较高贵。而且,大家都知道隋朝是被李渊他们灭掉建立唐朝的。所以,这里我做一个大胆猜测:也许武则天的母亲会跟武则天讲自己身世讲到唐灭隋这一段。而且李渊还是隋朝宗室,其母与隋朝独孤皇后是姐妹,所以李渊与隋炀帝是姨表兄弟。而她母亲的情感态度必然是会对她的年代有所怀念的。
那么,武则天听到这些,天资聪颖的她不免容易产生一些想法。她可能很小就能意识到凡是政权的夺取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而且,很多时候为了达到目的是六亲不认的。所以说没有谁是绝对的圣人,只有谁有手段谁就可以坐到最高的位置。这才是这个世道的生存法则。弱肉强食,失败者必然会被历史淘汰。
或许,这样的价值观从小就在她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环境二:父亲死后,她的那些哥哥们虐待武则天母女俩。
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武则天才十二岁。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对其母亲杨氏失礼。不久,武则天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还听说过她的哥哥们计谋将她随意许配人,是武则天的强烈反抗才没有得逞。所以说,武则天也能从小感受到血缘的冷血。她也更是暗暗下定决心:只有强大起来,才能为自己争取到话语权。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应该是一生的。一个从小生活在友爱环境下的孩子,其实个性会相对来讲活泼开朗一些。或许会比同龄人更加天真烂漫吧。
所以,在很多人家看来的宫门一入深似海,在武则天眼里就是一个人生的转机。她不愿意放过任何可以有可能翻身的机会,只因为想要变得强大起来能够对抗曾经的敌人。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十四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母亲倒底还是舍不得女儿的,因为她自己是过来人,知道宫廷中的生存险恶。反倒是武则天自己,倒是反过来宽慰母亲。意思大概就是表明了信心和决心,用坚定的态度告诉母亲:相信我!
环境三:自幼天资聪颖,饱读诗书。
武则天刚满九岁,父亲去世。她谨记父教,习文练武更用心。十四岁时,武则天成了远近闻名的女神童,名声远播。
多读书必然会使人更加聪明,更何况很多孩子天生的悟性又是极高的。而且,算命先生也说她以后必成大器。因此,武则天从小就是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样的,她的思想报复绝不止于庸庸碌碌地过完一生。
她必然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因为自己不仅长得漂亮还很聪明有才华,是生来不凡之人。
然后她就进宫了。其实当她还是唐太宗才人的时候并不是十分有地位的。只能说是一切一切的机缘巧合给了她施展手段的平台吧。
尤其是钓到了唐高宗李治这条大鱼。然后唐朝的风气也算是在历朝历代中开放了,不然儿子也不敢动老子的女人吧。
然后王皇后为了与萧淑妃争宠迎回武媚娘,当然这对武则天来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但王皇后以后就知道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多么悲哀的决定了。只是,宫廷之争,必有牺牲。
我觉得武则天对于李治,爱情成分并不是十分浓厚。因为武后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她不会和很多妃嫔一样,想通过争宠得到皇帝的庇护之后就想能高枕无忧。
在武则天这里,争宠只是一种“手段”,更多的她还是想要到达更高的平台之后依靠自己的。因为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没有谁是可以百分之百地信任的。除了自己,没有永远的庇护所。
所以说,她的爱情功利的成分偏多。以至于她最后怀念李治的时候,说的是“自己很感谢他,不然也没有今天的自己”。
李治对于武则天应该一开始是出于爱惜她的才貌。
武媚娘长得漂亮毋庸置疑,关键是她有很多男人都比不上的文韬武略。
第一:情商高,知道要想成为人上人之前要先学会低头。这样才能韬光养晦,积累实力。
入宫之初,她对王皇后表现得很谦卑,很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史书上说“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於帝,故进为昭仪。”皇帝和皇后都高兴了,武则天的嫔妃地位也就升到了昭仪,这是正二品的级别。
她在后宫里想方设法笼络太监、宫女,特别是和皇后、萧淑妃关系不好的人。她总要设法接近拉拢,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她们注意监视皇后和淑妃的行动。
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那些她的“眼线”对待她给予的恩惠感恩戴德,毕竟一个娘娘肯跟他们这样身份的人亲近,已是让他们受宠若惊了。肯定是乐衷效劳,做牛做马之类的。比如在皇帝面前极力说好话,那是肯定的了。
第二:智商高,在国家大事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李治的好助手。德才兼备的女子比虚有其表的女子更引人注目。
武则天登上皇后的位置之后,唐高宗经常让她帮助处理一些政务公文。史书上说 “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而武则天也能经常对各种政务作出决断,说明她有这方面的能力。
而后来李治身体一天天虚弱之后,基本上就是武则天独揽大权了。只是不知道这李治身体不好,是不是跟他的耽于声色和懦弱有关。毕竟,和自己老子的女人搞在一起的皇帝也算不得十分英明。
至于,这是不是武则天的一种手段,我们也不得而知。
后来,武则天就一步步成功上位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功过各一半吧。
然后成就了她一生的传奇,只不过留了一块无字碑让后人评说。
大概这块“无字碑”也能推测好几种说法吧:
一.意识到自己此生功过各一半,肯定是让人们议论纷纷。
所以自己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知道无论怎么写自己的功绩过错,别人总会有意见的。还不如不说。而且武则天是信佛的,大概到了最后才信奉“慈悲为怀”吧。
二.武家的天下还给了李家,而且让自己以“皇后”的身份陪葬。
说明她希望自己死后的身份可以被世人接纳。因为自己活着的时候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是管不了身后事啊。更何况,自己还没死,只是大权旁落的时候都有人敢不满她,抗议她,要她退位了。自己总不见得死后尸骨未寒的时候就被人曝尸掘坟吧。
再说,古人对这些是挺看重的。正如现在她和高宗的乾陵还是个未解之谜呢。所以觉得她也会考虑到这一点。
三.“无字碑”保留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正如她这一生也是一代传奇。从女性破先例当全中国第一个女皇帝的时候就注定了她这一生的不平凡。
所以,她希望她无论身前身后都是特立独行的,都是无人可以与自己相比的吧。
至于她的秘密,就藏在这块“无字碑”里吧。
到这里,一代女皇的时代已经落幕,在历史的长河中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