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同步读书,我们在行动
___题记
敲下这一行字,却久久的迟疑,不知道到底该说些什么了,就分享几个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趣事吧。
我是一个耐性差的人,虽然喜欢看书,却还没有到痴迷的境界。再好的书也难一口气读完,当然《射雕英雄传》除外。我往往同时读好几本书,小说看个几十页,有点累,且丢一旁。拿起诗歌来再念十数首,有些疲,且留一旁。又翻本传记看上几段,乏了,且搁一旁。再拿起散文看上几篇,困了,且置之一旁。翻来开佛经诵读几行……间或走到桌边上,写一页毛笔,再写一页钢笔,也不管画的狗爬一样,拿与妻女叫她们评论一番,然后再摆一个少林寺或者孙行者的POSS道别,偶尔吼两句秦腔,被婆娘骂做神经病,亦自得其乐。
过去,除了书店和图书馆,常喜欢钻到旧书摊去看书,经常淘一些封皮都破破烂烂的经典著作带回来,父亲看的直摇头,也是无法,说了几次之后,也不再说了。也曾淘了几本好书,《三刻拍案惊奇》,《四体篆刻大字典》,《歌德诗选》,《老子》,《东周列国故事》,《神灸经论》……等等等等。
我怜惜它们残破的躯体,找来厚厚的白色挂历纸,自己用面打了浆糊,把它们粘包的结结实实,在书脊上填上书名,屝页盖上自己乱刻的红红的图章,无非是某某某之印,愚人斋主人之类。置于书柜《幽草阁》的案头,标上个人财产,概不外借,免开尊口,复不放心,在后面又用粗笔加上大大的三个感叹号,这才作罢。这一切都做完,才算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拿起一本来,半卧于榻,细细品读,好不舒畅。
地摊上的书主要是便宜,卖书人也是论斤收回来的,比废书本要贵个几毛钱。然后分类置于摊上,一本几元的卖出去,也有不小的利润。当然,比书店要便宜得多。杂志都是几毛钱一本,也很划算。我自己呢是半个书呆子,看见什么都想买,有些书是英文的,根本看不懂,只因为里面插图实在是绚丽唯美,价格也便宜,那么好的纸质才一元钱一本,于是便接连不断地买回来一大堆。至于各种诗刊,更是泛滥成灾,书柜也放不下了,以至于到搬家的时候,只好学卖书人摆在门口处理。有人来买,便多赠一本,有学子久久阅读,临去亦送一本。相遇是缘嘛,何况都是爱读书的人。如此这般,连卖带送,终于都完。
后来,我又找到一个淘书的好去处,就是高校门口。这里常有人用三轮车拉着一些比较新的书来卖,价格比地上摆的略贵,质量却高很多。记得一次居然淘了哲学名家的著作,其中有一本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九成九新,感觉甚好。回去照例打扮一翻,收入后宫,但凡有出远门,一定带在身边。如此数十年,反反复复也只读了四分之一,想是修行不够吧,且待后生。
记得有一次,《延河》编缉部的闻频老师来渭城讲课,我便受了导师指派前去作协拜会,一并奉上习作。去了之后,门大开着,却是无人,等了十几分钟有些不耐,自顾走进去坐下来看了一个小时的书,还是无人,便取了桌上的一本格律入门走了,还安慰自己说:“窃书者不算偷也……“两日后又去,坦承己错,他又送了我一本格律大全。如今想来,实在汗颜。
之后身体不好,神经也衰弱,买的书便多是一些食疗,偏方之类。也买过许多的气功书籍自学,其中学过的有马礼堂老师的《六字诀养生功》和一个忘了作者《朱砂掌》,只是未曾持之以恒,断断续续练了一年也就放下了,没什么成绩,针灸穴位图倒是认了不少。
后来去了成都工作,还是老毛病难改,总喜欢买买买。那年年底从成都回来,我把平日里给女儿买的书装了满满一大纸箱,用胶带细细地封好带了回来。上火车的时候,是四个小伙子抬上去的,到家下车的时候,是我和表哥强拖出来的。表哥打趣说:“啥玩意这么沉,该不会是藏了金条吧。”我只是一笑,金条也不换呢。出站时,被收了超重罚金……
如今,年事渐长,却也坚持每日听有书共读的领读包。每天签到打卡,写随笔,忙的不亦乐乎。今日,居然翻出一本红宝书读了一气。
读书真的啥时都不晚!什么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