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南希女士(来自豆瓣)
既然花了12个小时看这本书,就算他写得不完美,我也要从中吸取他不好的教训。所以我想了一宿,为什么他给我这些不好的感觉,到底是什么不好?我该如何规避?
1、为什么他的角色给我感觉,既生动又扁平。(我看短评里有人说人物生动,有人说纸片人,为什么意见会如此分化)
答:这个小说的角色仿佛只活在我们读到他的时候,当我们看不见的时候就停摆了。
有一说一,当我读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其实是很具有可读性的。但当我开始看下一个角色,上一个角色好像就去睡觉了,下一次再见到他的时候,好像他啥也没干,全无主观能动性。举个例子,大公主逃走后,就时刻提防被灯丝抓走,灯丝还在救济点蹲大公主,而大公主遇到破战者被救后,灯丝仿佛瞬间就消失了。大公主就可以大摇大摆到处走,劝人民别打仗,灯丝也突然不管她了,而他去干啥了,下一次灯丝登场的时候也没给予足够补充。好像他是依附于大公主存在,但他是个重点反派呀,他应该和月亮一样,白天看不见但也还在自主运行啊。再举个例子,织晕女神给我的印象就是,她所有的价值就是通过和主角光歌打嘴炮,来引出回归者神祇系统的设定,在她不登场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她在干啥,我最多想象出她躺在躺椅上吃水果,衣着暴露的去撩其他神。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写她,后面猝不及防被割喉,这样的处理让我感觉也很不好。这和《冰与火》里面的人生无常,突然赐死角色不一样,也和《鬼灭之刃》里面你死我活,一战一刀角色不一样,因为她的死几乎没有推进剧情!这样处理,就算不是斗地主里饿死一对王,也是饿死了一对二啊!我认为应该更谨慎对待笔下的角色,发挥他们的价值。
2、为什么篇幅很大,却有看了个寂寞的感觉。
答:这篇小说就像一个有夹层的抽屉,挺大一抽屉,却只装了点点东西,最糟糕的是,夹层还是空的。
举个例子,回归者和祭司以及仆人组成的神祇系统有很多神,但在这么32万字的篇幅下,其他神露脸之少,整个宫廷给我的印象非常模糊,如果没有我自己独立的外置知识储备,我都没法脑补出这个执政系统如何完整运转。这是很不合理的。用前些日子看的《基里尼亚加》来对比,《基》里哪怕一个短篇的篇幅,也能把部落,巫医的生活写得活灵活现,仿佛我也住在这个部落里。是因为他对有效信息的,他如何给稻草人上buff,熬药膏给病人送去,用羊肠占卜,和酋长商量事务,求雨之类的。这些细节或详写或略写,但都让我感到了真实。
桑胖也不乏细节,却有很多是无效的(光歌日常那些新细节就很好,他的梦境,他吸小朋友灵息,他看画占卜,他听人民排着队来诉苦,这些就是它独特的世界观设定,就是有效信息细节,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无效细节比如吃的什么水果,看的什么杂技,穿的什么衣服,说话时配的什么肢体动作,一次两次可以帮助环境和世界观塑造(比如他们的世界也有葡萄),次次都这么搞,就非常的啰嗦了,看了跟没看一样。网络小说都不这么骗稿费的。还有对白中若干俏皮话,偶尔来几次可以帮助塑造人物性格,连篇累牍的双关语,冷笑话,只会让人觉得乏味不堪。特别是通篇都是这些无效信息,有效信息反而像装饰,这就本末倒置了。
3、为什么故事给我一种设定大于内容,设定又复杂难理解又没啥巨大吸引力的感觉?
答:一个新世界观的设定,要满足的第一条就是自洽,第二条是能给读者讲清楚,第三条是合理利用这个全新世界观写出新颖有趣的内容。
1自洽这条,作者自己也借助角色之口说,我们还没搞明白灵息。所以,这个设定尚有缺失,不能说完全自洽,这会很令人不适。以至于最后150页,一会儿就蹦出来一个和前文已经建立的概念相违背的现象,然后解释说噢,因为我们还不完全了解它。客气点我只能报以苦笑,不客气点说我觉得自己简直被当猴耍。
2给读者讲清楚新世界观这条,也做得不尽如人意。作者释放有效信息的时机很奇怪,读者跟着有限视野的大小公主一起经历了,从未知到已知前的大半本书的漫长过程,保留悬念也许会留住读者,但如此缓慢释放信息也会让读者觉得故弄玄虚,厌倦。特别是最后释放信息不是通过什么迹象一步步慢慢出来,而是某些角色灵光乍现信息爆炸,或者来了一个知道事实的人,说明书一般,竹筒倒豆子一般信息爆炸。读者大部分时间都被未知牵着鼻子走,直到突然被塞设定,这样的处理并不高明。自然的揭示设定,应该是融入角色的言行与经历,自然地流出,当然作者也做出了这样的努力,只是处理得还不能说尽善尽美,其中一部分很生硬笨拙。另一部分则啰嗦至极。
3在新颖世界观下衍生出有趣的故事这项,可以说是作者做的最坏的一点。那些围绕灵息设定产生的东西原本可以更有趣丰富。别的不说,就说一点:有很多人有几十几百口灵息可以出入宫廷观摩神和皇室对吧,这些人都是唤醒者对吧,大小公主在自己祖国听过特泰利尔有很多唤醒者对吧?然而,我通篇只看到了世界破战者这个唤醒者,而大公主还是个刚入门的唤醒者,其他唤醒者都去哪儿了?他们是在何时何地制作销售无命者呢?应该有一个这样的组织部门吧?宫廷政变时,我们看不到任何核心角色之外的角色做了些什么,仿佛世界就只有核心角色团,其他都是背景板和NPC。花了心思创造的世界观设定,却根本没有被好好利用,更别说是榨干每一个设定和伏笔的价值。浪费,太浪费了!草率,太草率了!
好的设定应该串起一个故事网,上面缀满了闪烁动人的珍珠,这个故事的设定大于内容,则像是几根缠在一起的大线团,稀稀拉拉挂着几颗塑料珠。
全新世界观背景的故事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世界观下衍生出的全新体验,就像重新设定宇宙参数模拟出的平行宇宙,里面发生的故事,智慧生物的思想,行为,都因世界观不同而截然不同,而不是一本乐此不疲讲述新世界观内容本身的枯燥说明书。这是我的理解。讲述融入新设定背景的故事是很费脑筋的,单纯设定则简单很多。所以,一个严谨,珍惜自己名声的作者,是不会一拍脑袋就随意开一个系列的。
4、为什么这个故事看完,我难有回味。
答:有趣的灵魂胜过美好的皮囊。
这本书没有明确的贯穿全文精神内核。比如《哈利波特》爱和友谊、《冰与火》竞争与生存、《魔戒》内心抗争抉择、《基里尼亚加》传统与发展。这本书是什么呢?我想不出来,反战吗?生存成长吗?还是寻找自我?抑或是一段史诗?都不明显。我认为作者在写这个故事时,没有赋予它成熟而完整的精神内核。看完后我不觉得精神上获得了什么,只觉得浪费了至少六个小时。拿来杀时间的读者也许会满意而归,但对我这样希望从中学到什么,能获得思考的读者,会恨得牙痒痒。不过反思如何规避让我的读者恨得牙痒痒的思考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其他问题还有还有戏剧矛盾冲突写得不温不火,严重缺乏正面描写,执政群体的怠惰至此还能运行国家真是不太合理,合上书我就只能记住角色们吃喝,穿漂亮衣服,玩乐,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大公主的经历反而算是全书相对最真挚动人的部分了。而小公主的成长除了转换了一下思维,有了一点责任感,还是天真又恋爱脑,面对死亡她束手无策,求反派别杀她,或者等待被拯救。要是光歌没自我牺牲,神王和小公主都要凉。但书结尾却从大公主角度给小公主的成长极高的评价,这就很扯淡)
最后,全书书名《破战者》几乎在最后一两页才出现,我不认为这是主题升华了,画龙点睛了,只觉得被这个支离破碎的故事被愚弄了。
如果我来写,我会去掉很多连篇累牍地对白使其简练,我会加入更多次要角色的信息,让这个世界更全面立体,比如开篇后就断线了的大小公主们的父王干了些啥。比如其他的神都在干啥,祭司在干啥,比如国家如何运转,市民都在干啥,发生事件A时,其他角色在干啥,受到了什么影响。我会加入对宗教得思考,对世界认知的哲思。对读者需要知道的信息,我不会故意藏着掖着保持神秘,把有悬念的角色都搞得神神秘秘,把成长中的角色搞得幼稚兮兮,也不会任意杀死角色,遗忘角色,也不会为了戏剧效果强行反转,或者我会在前文给予足够的伏笔铺垫。
噢,我可怜的蓝手指,你要是被作者桑胖绑架了你就眨眨眼 ,你咋就莫名其妙毫无铺垫地被推倒了最终反派的位置上。我还会把我认为重要的以及读者想知道的剧情详细写出来,而非一笔带过。哪怕我不擅长战争场面,我也要去努力尝试,向人请教,反复练习。最后,我会把这本书从32万字压缩在20万字以内,以免写了太多废话和可有可无的支线剧情,谨慎使用我的笔墨。这是对读者智力和时间的起码尊重。也是对笔下角色的尊重。我会尊重热爱这些活跃在纸上和看他们活跃在纸上的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