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

生于战场,死于征途。听起来不那么美好,但对于永乐帝朱棣,命运的这个安排,他应是满意的。

(一)

读《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矫正了我由影视剧而得来的一些错误的历史概念。对于枯燥的历史书来说,历史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而且,对于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史来说,即便是一个长达百年的朝代,也不过是几个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的章节,我们无法对历史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

而《明朝那些事儿》这一系列的书籍恰恰形成了系统,且生动有趣,对于不喜欢看枯燥说教的人来说,是很好的补充基本历史知识的“精神食粮”。

系统地读一下历史的好处是,可以更全面的看待整个事件的发展,避免被一些细节片段所影响。比如说,我们都说郑和下西洋是壮举,可是不知道其源头是为了寻访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文。再比如说,解缙因为耿直而闻名,很多人却不晓得,后来,这个耿直Boy变成心机Boy,实打实的投机分子,前面还是建文帝近臣,后面朱棣率兵围困京城,竟连夜投奔朱棣而去。

曾经我们评价一个人,仅仅从某些片段来看。阅读历史,我们也许应该学会了解前因后果,客观地看待一个人。

(二)

我个人之前对于明朝皇帝朱棣时期的历史的认识,仅限于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因为那会儿“人生重点”被放在读书考试,这部剧也并没有看完,总体的印象就是朱棣逼死了皇太孙朱允文,从而自己做了皇帝。在我的认知里,朱棣是个大坏蛋,为了权利,逼死了自己的侄子。

而我看这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时,发现朱棣是被建文帝朱允文的削藩行为逼迫造反的,虽然好像朱棣还有接受“君恩”的选择。当然,不能保证接受“君恩”之后的后果是贬为庶民,还是送上黄泉。但从建文帝下令不能伤害朱棣的命令,朱棣应该是没有生命危险的。但朱棣无法接受削藩,毕竟从手握重兵、享有特权的境况到庶民的落差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至少朱棣不接受。

在决定造反之后,为了拖延时间筹备粮草兵器,朱棣先后进行了亲自入宫觐见、装疯卖傻、送三个儿子进京等一系列高风险的行为。而由于建文帝的智囊团及建文帝本人判断失误,使朱棣躲过了这些高危时期。

想象中,揭竿起义的人都很豪迈果决,属于绿林好汉那种,有那种大手一挥,说走就走,兄弟们都跟我一起向前冲的感觉。

看这书才发现,造反的人都是被逼无奈的,而且都是被人逼得如果不造反就走头无路的那种,朱元璋是这样,朱棣也是这样。朱元璋是在收到起义军的邀请信,且要被人告发的情况下才加入了义军,朱棣是在朱允文收拾了几个藩王,矛头马上就要对上自己的时候才起兵的。

你看,历史总是很奇怪的,那些害怕你造反的人,却走在逼你造反的路上。可以想象,如果建文帝朱允文的削藩举措不是在其刚继位不久就那么大刀阔斧开始,从而逼得朱棣无处可逃的话,或许朱棣最终也只是个镇守边疆的王爷。

(三)

研究朱棣的人生经历,可以发现朱棣这个人有一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原因可能是对于他的造反,他是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的。虽然造反有一定的被迫因素,但是内心深处,大概还是认为自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朱棣在成功继位后,希望得到百姓以及后人的认可,让自己名正言顺。朱棣不惜篡改历史,不认生母,非说马皇后是他的亲生母亲,自己是嫡出,在这一点上,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人自卑什么,就喜欢掩盖什么。

与朱棣企图涂抹历史的行为相较,史上著名的女皇武则天立无字碑,任后人评说的行为大气得多。

(四)

建文帝朱允文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皇帝,因为他的心不够狠。

或许是因为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一路顺畅,皇爷爷朱元璋为他铺好了一切道路,甚至为他选好了智囊团,却忘记教会他一个道理——坐上皇位时必须舍弃仁慈,尤其是对敌人。

他对出征的将士们下令,不得伤到朱棣,是他最大的错误,这个错误甚至比任命李景隆为军队最高统帅还要愚蠢。战场上“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到了朱允文这里,因为他的仁慈,成了将领士兵们的掣肘,也成了朱棣的保护符。

而常年的征战正好使朱棣磨掉了内心的仁慈,朱棣奉行和父亲朱元璋一样的做事准则——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他甚至对来劝和的堂姐说“我攻破城池之日,希望诸位兄弟姐妹马上搬家,去父亲的陵墓暂住”。磨掉仁慈的朱棣,不近人情,但却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一名合格的皇帝。

平定天下,迁都北京,修成大典,沟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压蒙古。这28个字,概括了永乐帝朱棣一生的功绩。每一件事,看起来简单,但是却要无数人投入心血,历时数年完成。尤其是迁都、修书、下西洋,非国力强盛不可为,从中也可以明白,将朱棣治理下的明朝称是“盛世”,绝不是虚言。

总的来说,朱棣是个明君,不说他的功绩,就从他在位期间“起得比鸡早,干的比驴多”、勤勤恳恳、从未间断来说,也是令人钦佩的。

(五)

这部书以事实解说了两个词。

第一个叫“书生误国”,指的是朱允文智囊团(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的整体特征——“都饱读诗书,都是文人,都有远大的理想,都是书呆子”,他们虽忠于建文帝,但是给出的建议都不“落地”,看起来挺漂亮,实施的时候出现各种问题。

第二个叫“纸上谈兵”,朱允文在对战朱棣时任命的大军统帅——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是该方面的典范。建文帝对其寄予厚望,李景隆自己也自视甚高,结果这家伙是真的只会纸上说说,对上朱棣的大军,将六十万大军陆续玩儿完了。

(六)

这部书中,对“能人”下了个定义——判断问题比别人准确,懂得如何抓住时机,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用于形容人的能力,而不是立场”。这句话很重要,因为有些人是奸臣,但能力好,也属于能人范畴。

能人又被分为治世之臣(创建太平盛世)、乱世之臣(终结太平盛世)、和救世之臣(挽救乱世)三类。

朱棣时期最重要的能人是姚广孝,他属于“乱世之臣”,可以说没有他的反复撺掇,就没有朱棣的起兵造反。这个人鼓动、辅助朱棣造反,但在大功告成之后,极其低调。在他的心中,似乎施展出自己的才华,就是这辈子最重要的事,确实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人。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个“能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348评论 6 49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122评论 2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936评论 0 34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27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67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85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31评论 3 40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96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41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83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25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91评论 4 32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92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4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77评论 1 26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2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92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