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铁器与铁器制造业--秦汉铁工场址与铁器的生产
一、 秦汉铁工场址的发掘与研究
秦汉时期的铁工场址,迄今已发现30余处,分布于北起辽宁、南到湖南,东起山东、西至新疆的广阔地域内。这些铁工场址除少数是战国延续至汉代的以外,大多为两汉时期的遗存。其中有不少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和研究,这里择要简述如下。
(一) 巩县铁生沟遗址
(二) 南阳瓦房庄遗址
(三) 郑州古荥镇遗址
(四) 温县汉代烘范窑址
(五) 桑植朱家台遗址
二、 秦汉时期铁器的生产
根据铁工场址的发掘、铁器的发现及其冶金学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看出秦汉时期的钢铁生产技术及其发展水平。
铁矿的开采是钢铁生产的第一步。
铁矿石开采之后到进行冶炼,还需进行矿石的粉碎和筛选。铁矿石的粉碎和筛选,从西汉开始已经成为冶铁工场中一道独立的工序。
秦汉时期冶铁的燃料依然主要是木炭,而在冶炼过程中加入少量石灰石作助熔剂,则是汉代冶铁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耐火材料的应用,在汉代也获得重大进展。耐火材料的改进,为炼炉和熔炉的建造尤其是炉温的提升提供了条件。
冶炼生铁的炼铁炉,在铁生沟、古荥镇、利国驿等汉代铁工场址都有发现。炼铁炉为竖炉结构,其炉基或残迹已发现30多座,大致可分为圆形(或椭圆形)和方形(或长方形)两种,并以前者为多。
铁器铸造过程中熔化生铁或废旧铁料的熔铁炉,在巩县铁生沟、汉长安城西市、南阳瓦房庄等铸铁遗址都有发现。
铁器的铸造技术,主要采用陶范和铁范工艺,是战国时期铸造技术的继承和发展,而石范铸造已基本被淘汰。铸造铁器的陶铸范和铸模,普遍发现于各冶铁和铸铁工场址。铁范铸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该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应用地域的扩展和铁范材质的改进上。
陶范铸造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为陶范叠铸技术和烘范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应用。
各种秦汉铁器的冶金学研究表明,秦汉时期的钢铁冶炼技术和热处理工艺都在不断取得进步和创新。
其一,战国时期已经形成的块炼铁、块炼渗碳钢、脱碳铸铁、韧性铸铁、铸铁脱碳钢等钢铁冶炼技术的继续发展和推广。
其二,西汉中期灰口铸铁和麻口铸铁的出现。
其三,百炼钢工艺和炒钢工艺的形成。
其四,钢铁热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 秦汉时期铁器的生产经营
秦汉时期的400余年间,铁器生产的经营管理和流通随着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的调整而发生过较大的变化,大致经历了秦和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