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自我和傲慢正在一点点消融,过去有俗话说就是“倔”,现在也还有,尤其是在被挑战的时候,经常还是会出来,但事后就会反思,我为何又出现了那个“倔”。反思是为了下一次更快觉知自己的傲慢和自我,让心中的那个倔强少出现一点,出现的慢一点,或是出现了快速消失掉。
这两天有幸接触了两位心性和智慧都很高的老师,首先我肯定会去感知两位,去感受是否会有那种亲近感,毕竟都是第一次见面,我也不能像个傻子一样,去吸收任何人的思想。但我心中隐约有个声音,不要自我,虚心凝听,不要评判。用朋友的话说“医不扣门,师不顺路”,大概意思就是我们如果自己不想学,不信任,那么谁也医不了你,谁也教不了你。这样在现在社会这个知识信息泛滥的时候,更多的是你就很难学习到好的东西,佛学弟子称之为善知识的智慧我们也就很难靠近。
这是一个我在前行过程中需要去把握的一个度,首先是敞开心扉,判断在后。过往我可能是随时都有个守卫站在最前面,时刻拿枪对着外面,先判断好不好,或是对自己有没有利,都是自我的主观臆断才决定允不允许进入。现在的我给任何东西设置了一个缓冲区,一切的东西先接受,先进缓冲区,再去感知去判断,这样至少不会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而把好的东西挡在了门外。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慢慢消融自我和傲慢的过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不要因为自己的思想格局而错失了成长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