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士祥先生《诗词的魅力》大型公益讲座,受益颇深。王先生用妙趣横生的故事,贴合自身生活,在讲述过程中与现场听众多次共鸣不断,我在现场更是时而开怀一笑,时而陷入沉思,感触颇深。
王先生以归国游子馋家对面一碗放满辣椒的拉面,以自己不吃西餐,不吃生日蛋糕,不吃外国餐的一些诙谐小故事,引出了爱国情怀的朴实真相,“爱国就是胃的蠕动,爱国就是心心念念的一碗面,爱国就是只吃中国餐的倔强,倔强就是一种爱国品质。”屈原的爱国,刘胡兰的爱国,董存瑞的爱国,哪一个不是凭着满腔热血,哪一个不是因为倔强的执拗?只有有了倔强的品质才有去爱国的根本。
美国尼克松总统曾写下这样一本书《不战而胜》,他在书中这样说:"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王先生讲到这里更是语重心长,“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我们要用良心唤醒良心,用道德引发道德,只有有了道德人们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讲完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王先生话头一转,讲起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三岁定终身,从小看老。”“若值善友则相效为善,若逢恶友则相效为恶。”在这里,王先生引用家乡一位故人的成长历程来讲明。年龄相仿的幼时伙伴,一步步成为一名少年犯。两人自然是很早就不在一起玩耍,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就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玩耍,这是自然规律,“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底牌,就去看他周围的朋友。”这句话就是充分的依据,跟着啥人学啥人。王先生父亲如今的一番话,让王先生找到了那个童年伙伴变成今日的必然性——孩子的母亲在村子里出了名的“不走空”,不管下地干农活,还是串门聊天儿,两手空空而出,必定不会两手空空而归。“为母不尊,家族散败。”这就是环境造人的事实,也是一位母亲为人处事的重要性。言传身教,不需要语言的就把好的坏的全教给了自己的孩子。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善的环境,纯净的空间,去感受人性的真善美。现代人太开放,让传统文化传播者很尴尬,很无奈,很无力。
王先生在总结自我的时候,更是万分谦虚,他把自己总结为:一个在学习方面获益比较大的人。还很大篇章的为大家讲了“傻的重要性,傻能成就一个人,太精明了反而诸多失败。你是啥人染出来的孩子就是啥样。有时候我们去做一些文明的,有教养的好事时,不是为了说给谁听的,也不是做给谁看的,是做给自己的。最终获益的是我们自己。”
谈到诗的功能,王先生讲:“往大处说诗歌可以让你当好官,从小处说诗歌可以让你家和谐。”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是孔子论六经的教育作用。到一个地方,看到这地方人民的思想行为的各种表现,就可以知道他们受了哪一部经典的教育影响。在漯河,不管在闹市还是乡村,流淌的都是许慎文化。在学校,在景区,在许慎文化园,常常可以看到市民诵读经典的身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经典诵读蔚然成风,琅琅书声回荡于城市上空。可见,许慎说文解字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诗歌能带给我们什么?一是德育。杜甫是王先生的偶像。杜甫的情怀,杜甫的家庭教育,会使人感觉心变大了。杜甫是非经学不读,重儒家思想。此处,王先生说,要想当好官,先读三本书。第一先读傻书,第二读论语,半部论语知天下。越读越不敢说话了,因为无知者无畏,不知道才敢说。第三读孝经。孝永远不过时,那不是迂腐,是中华传统美德。
王先生说起杜甫来如数家珍:杜甫最让人感动的是:力不能及仍心系天下。有人曾问,“杜甫是不是装的?”儒家学者说话往往不给人留面子,说话直接。王先生当即说他,你装,下辈子我讲你!一个人装一天可以,几年可以,一辈子还能装?在道德观念下降的今天,人们不由再次想起了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歌,更是深深体现出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
二是美育。诗:言,寺,按字面意思看,是讲在寺庙里面好好说话,说好话,说负责任的话。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十分重视“诗”、“乐”的学习,非常重视诗歌审美教育的作用,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兴观群怨”说,因而提出“不学诗,无以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太近了发现不了美,距离产生美。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类诗歌讲出自然之美。
美育要从小抓起,要知道美,第一印象是永远的,要给人第一印象的美感。咱们漯河美的是两条水,分叉开来,很是柔美。诗人张志和,号玄真子的诗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则讲出意境之美。道人讲究大道自然,道家人讲究别折腾,讲究不改变原态,顺其自然,是一个大思想。道人提倡,当领导永远别折腾,顺其自然,顺应民意,讲德讲道。不要破坏原本的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有对大自然的敬畏……
两个小时的课程,到场的近二百名听众安安静静,意犹未尽。此次大型公益讲座,为漯河文友们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令大家不亦快哉!再一次体会到诗词的魅力与风采!此乃乐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