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感觉器官,把外界的资料摄入头脑,因为不可能也不需要捕捉所有资料,所以感官运用总是对客观世界的资料进行了主观选择。摄入的资料基于我们自身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也因此能够留在头脑中。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主观形成的,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因此是主观的。我们只能用这个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他的方法,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对于特定的一个人而言,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
比如,对待孩子喜欢奇装异服、怪异发形这件事,有的家长看到的孩子是只知道打扮,乱花钱,弄些里胡梢的东西,不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很不满意。有的会看到孩子有较强的审美能力,有自己的个性,对美的自信,独立自主,能够为自己的穿衣打扮负责。有的同学可能看到有个性,新潮。有的可能看到浮夸,在乎表面现象,不重视内在的提高等等,每人看到的都是自己内心有的,通过自己的信念做出的评判。因此每个人对这个孩子知道的都是相对真实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这个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也是相对的评价,认识不到自己的全部。
再比如对待一个调皮好动的儿童,有的家长觉得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越调皮越有利于增进他神经元的链接,越有利于孩子思维的扩展,长大了更有灵活性,因此觉得调皮是个好现象。有的家长则认为调皮、上蹿下跳给孩子带来不安全,让自己的心也不轻松,对孩子的调皮非常烦躁,希望孩子乖乖的坐在那里看书或者自己玩,这样的家长就会强烈的限制孩子行为。有的家长认为调皮就是不守规矩的表现,孩子需要早立规则,让他有所限制,就时刻要求孩子按规则办事。同一个孩子,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评判。
每个人的世界是在他的大脑里,我们是凭大脑中对世界的认知去处理每一件事,改变一个人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世界中事物的态度便会改变,改变主观经验在脑里的结构模式,便会改变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和对我们的感受。因此,无需改变外面的世界,只需改变我们自己,人生便有所改变。
比如一个人无缘无故的骂我们,我们会很生气,但当我们知道这个人是个疯子时,我们就不生气了。当我们在过生日等特殊的日子里,爱人突然不打招呼也不按时回家,我们感到很生气,如果我们知道是他是给我们买礼物去了,就会感到幸福。同样一件事,当我们的信念转变了,感觉就转变了,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也就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因此,无需改变外面的世界,只需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