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外过年,没有回家。
从未想过在外过年的场景,我觉得这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甚至不敢去想。因为我唯一可以预想的就是,假如真的有一天没回家,那肯定是很难受的。
想起过年前两天的时候,开在路边常去的饭店老板笑盈盈地对我说,今天是最后一天营业啦,明天就回家过年了,提前跟我打个招呼。看着一家家店逐渐歇业,发现很快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就是上哪儿吃饭去。
城市的人口密集在春节到来之际突然就变得不复存在了,我发现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了。原本平时坐公交车一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十几分钟就到达了。城市正在慢慢的安静下来,你唯一发现不变的就是那些冰冷的建筑屹立在原地,但却失去了昨日的温暖。
空城,真的出现了。就像是一具没有了灵魂的躯壳,只见其人不闻其声。
随着大年三十的不断临近,我越发觉得这儿的年味居然如此之淡。即使离过年已经很近了,依然看不出有过年的氛围,冷冷清清,安安静静。
也不知何时起,发觉自己居然对于过年也没有什么感觉了。
有人说那是因为你长大了,你不再像小孩子那般憧憬着过年,心想着压岁钱,还有各种好吃的好玩的。人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欲望就变得跟咸鱼一般,毫无心绪
我不觉得这跟人是否长大有关。每个人心里依然童心未泯,只是说是否依然可以激发出来。就好比是一个人,在不同的人面前既可以一本正经,又可以犯二逗比无敌。
我们每个人心里,依然充满着对年的期待。然而,年却被过得越来越没有味道了。其实,年并没有变,变得是我们对过年的态度。
一旦你对这个事情不在乎,不用心,那你为了形式而做这个事情必然是不开心的,甚至于心力交瘁。
想起小时候,每到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准备和布置。按照传统习俗,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除夕夜,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仪式,容不得半点马虎。而从大年初一开始到正月元宵又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走亲访友,无不热闹。
有时候我在想,时代进步和发展,这些传统习俗真的就不能够一并延续吗?看看现在的互联网时代,红包大战蔓延,几乎所有人都在抢红包,刷微博刷微信。原本过年给压岁钱是一种仪式,象征着一种祝福。无论是给老人和小孩,都是用红包装着,然后亲手给到他们。现在,随手丢一个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就完事了。
如果你觉得压岁钱只是用钱来作为方式,那真的错了。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仪式感,就变得没有了温度,甚至冷冰冰的感觉。失去了红包的压岁钱,简单却让人不再温暖。
记得有一次和外公聊天,偶然得知他很反感这些电子化的东西。我开始以为这是老思想不开化,守旧。后来听完他的答案,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复,真的是自以为是了。
那天外公说,以前逢年过节是真的叫热闹,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而如今,你们个个都拿着手机电脑,完全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给我红包又怎么样,它会陪我聊天跟我说话么?很多时候,钱只是一种形式,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现在给的压岁钱越来越多,但是却让人觉得分量越来越轻,越来越随便。
回想小时候,大人给红包都会同时给自己送来新年的祝福,会以前聊聊天,谈谈学习说说故事。哥哥姐姐们给老人家压岁钱,一坐下来就是聊天拉家常。我记得以前在院子里,兄弟姐妹和祖辈们坐一起,泡茶嗑瓜子,晒着太阳,侃天说地。老人们说他们的青春,聊我们的童年,欢笑声阵阵,好一个家庭年趴,处处有年味。
而如今,我们丢掉了过年最重要的仪式,却把年过得越来越形式。
过年,本就应该是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趁着节日的氛围,把酒言欢,饮酒诉衷肠。全家人聚在一起,抛开一切烦恼忧愁,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加油打气。
过年,重新拾起那些该有的仪式吧。
当你要发红包之前,记得买上几个好看的红包袋子,把他们亲手交到他们手上的时候,送上自己最真挚的问候与祝福。
当你要和家人拉家常之际,请记得放下手中的手机等电子产品,心无旁骛认认真真地与他们聊聊自己的工作生活,侃天侃地,欢乐回忆往事,微笑迎接未来。
作为儿女的我们,很多时候只以为父母思想传统,老人守旧,忽略了身边人,皆因为太自私罢了。当知,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也会到古稀之年,到了那一天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无论是过年还是日常生活,我们都应该让生活存在一些仪式感,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才有参与感和融入感。
趁现在,一起还来得及。
我多么希望今后的年还能回到原来的模样,只有我们不再随便和敷衍,年味才可以依然十足。
外面下雨了,想家了,想念我的外公,我也很快就可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