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货比三家,最终在三家装修公司中选定一家。就跟买东西一样,说心里话,不管对方报多少,都有一种想讨价还价的心里。以前的做法就是直接让对方打折,或是报个底价,啥也不会,就一个字——磨。其实每家装修公司给的报价从总价上来说都差不多,相对透明,和我的预算有2万块钱左右的差距。因为水电是施工的最大利润,而我保留了原有地板,所以另外两家公司的意愿度都不是很强,报完价后的态度基本没有议价的空间。而第三家公司在小区里有好几套房在同时施工,其装修成本本身会小于其他两家,所以从心理上是有议价空间的。
从逻辑上我是明白这一点的,他们也直言不讳,具体怎么跟对方沟通呢?
1. 还是万能的双圈理论。其实就是我觉得贵,但我得把敬哥请出来,说当家的给我的预算与这个报价有较大的差距。给对方传递的意思就是我想选你们,但现实条件不允许,很难办。这一步沟通下来,对方给了我一个折扣,但还是跟预算有差距。
2. 方案比对找不同。对方表示已经给了我最大折扣,继续在折扣上沟通下去没有多少结果。而且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时间上也需要一个缓冲,于是我带着报价表示回家跟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回家后,我把三份报价一一进行比对,找出高于其他两家的报价项和增项,合计一万多元。当我把这些项跟对方提出来之后,对方有种自觉理亏的感觉,一方面马上给我减除了一部分,另一方面还是坚守他们这么报价的理由。这一步沟通下来,我用仔细比价争取了一些费用的减免。这部分我的体会是比较深刻的:当我们要跟对方沟通谈判的时候,首先要明白自己的预期,也就是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其次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结果,要做哪些准备,需要找出实际的筹码,就是有备而来。而不是一味地跟对方说:再给我点折扣吧,再降一降吧这样的空话。对方即使想再降一点,也没有台阶和理由啊。
3. 看施工现场。这一步除了了解现场施工能力(其实我根本也看不懂什么),主要还是一个缓冲和建立联接。院长说:想和对方建立联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不断的麻烦他!我虽然看不懂,但是我还是要去看,而且不止看一家。就这样,我们在小区里看了几家正在施工的项目,我听着他们的介绍,也增加了一些我对施工的基本了解。这一步沟通下来,让他们知道我是带着满满诚意的潜在客户。当然还是有一个议价的过程,表达出我是真心想选你们,但我也不能因为选你们跟老公闹翻的为难。同时传递:只要你们再让一让利,我马上就能跟你们签。
最终的结果,我想双方都是满意的。这件事带给我的收获不仅仅是我在价格上所做的争取,而且让我有了一次如何与人沟通,达成自己目标的实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