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列随笔 〗
成功“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作者:茅永辉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在我国隋朝以前称夷洲;到了隋朝,称作流求;明朝中期又把流求改称为北港(鸡笼,又称东番);明朝末年,才改称台湾,自此一直沿用至今。
17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明朝政权日益衰败,当时倭寇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乘机在我国东南沿海进行各种骚扰和侵略活动。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强行霸占了台湾西南海岸安平湾一带。为了争夺我国宝岛,荷兰和西班牙两个殖民强盗,进行了长达15年的战争,结果荷兰战胜西班牙。1642年,荷兰殖民者独占了台湾。
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我国台湾后,加强了对台湾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他们除了强迫台湾民众交纳重税外,还竭力掠夺台湾的各种资源,垄断台湾的对外贸易。更令人发指的是,荷兰殖民者竟贩卖台湾人口到瓜哇当奴隶。不屈的台湾人民,进行了反抗殖民者的英勇斗争,并渴望得到大陆人民的支持与帮助,共同驱逐殖民统治者。正是这段屈辱的历史,造就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是福建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市)人,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海商。1623年(明天启三年),郑芝龙到日本做贸易时,与当地一女子结为夫妻。第二年郑成功出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岛。郑成功6岁之前随母亲居住在出生地,直到父亲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镇。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15岁的郑成功考中秀才,后又考录为南安县20位“廪膳生”(府州供养的生员)之一。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郑成功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同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随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明朝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改国号“弘光”。不久,弘光帝被俘并遭杀害。唐王朱聿键继位,即“隆武”帝。
郑成功早年为唐王所器重,授总统使、招讨大将军,赐姓朱,改名成功,所以被称为“国姓爷”。在清兵南下进攻福建时,郑成功以广东的南澳岛为基地,率兵反清,自称招讨大元帅。后来,郑成功率部北伐,进攻南京失败,退到福建、广东沿海一带活动。为了开辟新的抗清根据地,长期与清王朝统治者对抗,同时激于对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的义愤,郑成功决定挥师东进,收复台湾。
为了完成收复台湾大业,郑成功加强了对士兵的军事训练,特别是海上作战的训练,同时,又准备了大量的船只和各种武器、粮草供给。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郑成功决断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4月出兵台湾。为了配合作战,他命令儿子郑经带领一部分军队坚守金门和厦门。郑成功则率领二万五千大军,乘坐战舰350多艘,以何廷斌(之前从台湾逃回厦门的翻译)为向导,趁着海水涨潮时,从金门出发,经过澎湖,向鹿耳门(位于赤嵌城附近)进发,并顺利地在禾寮港(今台湾台南境)登陆。
郑成功的军队一上岸,台湾各族群众纷纷前来欢迎和支援,有的推着小车运来粮食,有的提水端茶,以各种方式迎接大陆队伍的到来。郑成功首先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赤嵌城(今台南市一带)。驻守在该城的荷兰军队,进行了顽抗,经过激战,荷兰军队损失惨重,连前来增援的180多名兵士也被全歼。郑成功的军队士气振奋,继续乘胜前进,很快把赤嵌城和台湾城(即荷兰人所筑的热兰遮城,位于台南市安平镇)包围起来,切断一切外援。被围困在赤嵌城的荷军,死的死,伤的伤,走投无路,只得向郑成功投降,赤嵌城宣告收复。另一支被围困在台湾城的荷兰军队,在粮食和用水的来源被切断以后,成了困兽,同时,还遭到郑成功军队的频繁打击,伤亡很大,士气一蹶不振,内部出现混乱。这时,在台湾城督战的荷兰驻台长官揆一,便使出了一个计策,向前来劝降的人说,愿意以几万两饷银和土产为条件,并送劳师银十万两,要求郑成功放弃台湾。对此,郑成功义正词严地重申:“台湾是中国的土地,长期以来被你们占据,今天我来收回,这是理所当然”。在郑成功的强大攻势下,荷军乖乖缴械。1662年2月1日,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坚持斗争下,终于收复被殖民者霸占了38年的台湾领土,台湾人民重新回到祖国的大家庭之中。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即建立行政机构,屯田开垦,发展贸易,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建设台湾作出了巨大贡献。不幸的是,郑成功因积劳成疾,于稍后的1662年5月病逝,年仅39岁。
在当时的情况下,郑成功攻打台湾,在客观上确为保存实力而割据一方,台湾回归后,既不属于清朝,也不属于明朝,所以,郑成功收复台湾是“私心自用”一说,一度曾似乎颇占风头。
1683年,即22年后,郑氏王朝结束在台统治,台湾遂成清朝领土。清廷在台设置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