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完克兰的《孤儿列车》,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这本法国著名作家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算起来这是年后阅读的第二本书,在春节期间长达半月之久没有看书之后。
此书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看起来是那样的平实,温馨又不失诙谐,就如同一个长大成人的阳光少年,坐在你面前,给你讲述有关他的童年,他的父爱母爱,他的朋友和爱情。
童年里的主人公是弱小而孤独的,被嘲笑,欺负,被责罚,父亲离家出走,可他却是一个坚强又善良的孩子。
幸运总爱眷顾善良之人。他拥有一个总是给他帮助的好友吕克,比如吕克和他更换损坏的自行车轮胎,第二天拿回家修好后又换回来,以免他受母亲的责骂。他拥有爱他的父母,他们的爱尤其是母爱成为他健康成长的保障。还有自己的影子做伴,经常在月夜下的楼阁里面对窗户交谈,还能和其他人的影子对话,给了他理解他人和帮助他人的机会,比如救了被围困在火里的伊凡,懂得了妈妈对待离去的爸爸的真实想法,帮助吕克弥补了没有上医学院的遗憾,还获得了克蕾儿纯真的爱情。
(1)关于亲情——“细纹却让我觉得心安,我从她脸上读到我们相依为命的痕迹。”
主人公和母亲的相处和互动,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和期待孩子能过得好的美好愿望以及所做出的牺牲,同时也让读者看见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对妈妈的爱,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蜕变,也看到了一个被父亲抛弃之后的家庭所经历的离散悲伤和相依为命的坚强与温馨。
“她捏捏我的脸颊,笑着说我得接受眼看她变老的事实。”
年迈的身影和宠溺的话语,自动浮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不禁眼眶湿润。孩子一天天成长,双亲一天天老去,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都避免不了这种变化,还不得不努力去接受,去习惯,这是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带给我们的无奈。
无论怎样,母爱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无论这位伟大母亲在世与否,都将永远活在孩子们的心里,就如书里所说:“不论信奉上帝与否,一位母亲绝不会全然死去,她会永垂不朽,在她爱过的孩子心中。”
(2)关于友情——“能看穿对方跟你说违心话,这才是朋友。”
任何一段友情,一旦被时空隔开太久,都会被冲淡。主人公和吕克这对“发小”,在高中毕业分开五年后的重逢,“长远的距离此刻横亘在我们之间”,面对彼此依然是有些陌生和沉默的。这让人想起多少友谊都冲淡在岁月的流逝里。
“距离已经产生,必须得有人先跨出第一步,即使我们都同样腼腆。我向他伸出手,他对我展开双臂。”
真正的友情,只要彼此没有忘记,又彼此相惜,双方都前进一步,向对方靠拢,便可以重拾昔日的友谊。学会多为对方着想,多一分理解和让步,这大概在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友谊都是适用的。
“一切还来得及,当我们喜爱某样事物时永远都不会嫌晚。”这不仅是吕克的影子在告诉主人公,也是在告诉千万个读者,告诉缺乏勇气和信心的我们,一切都还来得及。
无论是主人公与伊凡,还是主人公与吕克,当他们俩彼此鼓励,扶持,帮助对方去度过人生艰难的时候,会自动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起自己生命里能一眼洞穿自己违心话的朋友。在现实生活里,是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关心。
(3)关于爱情——“一段美丽的邂逅,有时是时间的问题,两个人得在对的时间遇到对方。”
对于苏菲而言,她和主人公的爱情带给她的是悲伤和遗憾,他虽给了她看似恋人间的亲蜜和温情,但这不是真正的爱情。很多时候,我们也同他们一样,分不清感动和爱,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要对自己诚实,尤其是对她;如果你感受到的不是爱情,就别让人家有期待,她是个好女孩。”他母亲的话,也像是给迷途的年轻人的一点忠告。要知道,一个人对不爱的人的好,带给对方的是无尽的伤害。为什么现实里那么人都知道自己爱上的人并不爱自己,却还是离不开,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仅凭一己之力我做不到。”
克蕾儿,是主人公在12岁时和母亲去一个海滨城镇遇见的聋哑小女孩,一个会用风筝向主人公写出“我想你”的女孩,从此把爱情的种子深埋在主人公的心里。他们彼此倾诉,他用影子对话,读懂了小女孩的内心,小女孩也相信并同他分享有关影子的秘密。
“永远不要把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重要的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差异性。”
而克蕾儿就是他的差异性。
只有彼此走进心里,看到对方的脆弱,弥补心灵缺失的部分,才能成为真正的灵魂伴侣。
这是《偷影子的人》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快乐、满足,带给我一种温暖治愈的力量,冲散了整个冬日的阴霾和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