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此作一个综述。
先给出一个阶段性结论:
透过大多数哲学书籍的表述来看,哲学属于对自然的宏观面的推论(表述上是这样)。
而现代科学,能明显感知是对自然的微观面的推论。
为何要推论?探索未知,了解自己。
先把上面的推论面定义为模型,也就是宏观推论模型和微观推论模型。
如果持有混合型推论模型,会对上述两者的区别有很清晰的认识。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核心也就是这个书名了。
说到这里,要稍微补充一点。大多数抽象书籍,就一句话的内容,可能就是书名。其中的绝大多数篇章,都是对这一句话的阐述,以避免读者在理解上的偏差。哲系书籍,这种现象更严重。
科学的推论模型是,以一个基本的物质单位,逐步往上推。
哲学的推论模型是,以一些常见的现象,尽可能的去归类提炼。实际上哲系推论,同样包含微观层面,只是大多数表述中没有体现出来。
单拿“时间”来说,注意,时间只是一个阶段性概念,它的存在基础并不牢固。
小时里面包含分钟,分钟里面包含秒钟。如果把分钟秒钟抽掉,单谈小时,那么绝大多数人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它很空洞。现实生活中,哪怕抽掉也可以理解,是因为大众对此有基本的认识。或者说,认识之后,就不存在抽掉不抽掉了,因为已经内化。
哲系书很大的问题也在于此,通常也只是表述上的问题。因为基础的部分被作者在思考过程中内化了,但读者并不了解。
讲到这里,就会发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或者谁谁谁的“存在即合理”,实际上描述的是同样的存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注意点是,人类的语言词汇,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概念抽象,有很大的局限性,并非牢不可固。以至于我目前的描述用词都很谨慎,如果会带来表述意思上的大的歧义,都要去做补充说明。
如果上面的内容已经消化掉了,我就可以给出另一个阶段性结论。
通过一滩流水,或者交易市场的K线图波动,同样可以推出“我思固我在”的存在。至于如何推论,不在此表述,因为这是综述。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很多人在无脑的黑中医,或者黑西医。
在此,又得先给出一个阶段性结论了。
现代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提炼与运用。古学,也同样如此。
如果真要给点区分,就是宏观与微观的区别,它们探索的是相同的存在。也就是说,会殊途同归。
如上,实际上,中医就是对自然规律宏观面的提炼与运用。而现代医学,是对自然规律微观面的提炼与运用。
左手掐右手,都是在搞什么呢?
综述结束,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