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试了一下讯飞输入法,若是能连续的输入,我想这可能是对写作的输入工具的一个很重要的革新。
为什么呢?原来如果用打字或者手写的方式,它们的速度是跟不上思维的速度,或者说跟思维的运行速度是有一定的差距。但若是换成语音的方式,其速度就几乎能跟你的思维亦步亦趋、同步推进了。
这样在行云流水的思考过程中,能更好的应用逻辑思维,你不必局限于手写或手打,对你想法的逻辑推演过程造成干扰。
且如果习惯了语音且语音输入的准确度达到了一定临界值的话,那么,你的说,就是你的想,你心里想的,你直接说出来就行了。
当然,按写作的质量来看,写作是属于输出,它取决于你的输入,也就是你的阅读的质量和数量。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有一定质量的阅读,那么你可能也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原本的阅读~思考~写作的过程,就变成了,阅读、听audiobook或看视频~进而思考~最后以说的形式,作为产出,就成了作品。这作品的形式,可以是纯语音,可以是视频,也可以转换为文字。
以这篇文章做的小实验,语音在输入的过程中可能会磕磕绊绊,一个句子,哪怕中间有两三个字的错误,也会使思维给停顿住了。不得不停下来纠正个别的错字,咔嚓一下,思绪也就断了。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是,如果是说出一篇文章的话,我现在,嘴巴对着那个话筒,要想象,手机屏幕的对面有一个人,我在跟他沟通,我在跟他对话,然后把我的阅读,以及思考的过程,以有条理的方式凝练成事实和观点,阐述给他。这个诉说的过程,由讯飞输入法,转换成跳动的字,就成了文章了。
大家也可以做个小测验,用语音输入,去“说”出一篇文章,看跟原先的输入形式,有怎样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