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看戏的感觉吧,就和谈恋爱一样
演员形象和人设吻合的时候,有一种“他就是他”,演员和角色没法区分的感觉。前段时间看《锦衣之下》,对任嘉伦演的陆绎就有这种感觉,这种贴合感,会让人特别入戏。
没见的时候惦记着,和朋友聊天总忍不住提起,见之前就摩拳擦掌,见到的时候双眼冒小星星,见了还想见,不愿意说再见。到了剧终的时候,就和失恋一样,还要翻翻历史资料——看花絮。
当初是奔着女主角谭松韵去的,不小心沦陷于任嘉伦的陆大人。很多人追完《锦衣之下》,都爱上了陆大人,剧终之后纷纷留言转去刷《大唐荣耀》,为了让爱继续。
别提什么意义,别整什么格调,吃瓜看戏,要的就是一口“真香”
这类剧从来上不了大雅之堂,但耐不住一直火啊,《锦衣之下》结束之后就开始《冰糖炖雪梨》。并不是因为这届年轻人比较傻,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多年以前,就有赶早搬沙发在村口等着蒲松龄《聊斋志异》新段子的群众,必须要有这一口“狐狸精和秀才的爱情故事”下饭才香啊。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蒲松龄
鲜活的作品,生动地演绎,能让虚构人物“活”过来,会让你想要去相信,虽然看的人心里明白“故事里都是骗人的”。
那些“活”过来的虚构人物,只要被惦记着,被传唱着,就能比真人还真地那么“活下去”。作为一个不灭的形象,活在一群人的脑海里,几代人的记忆里。
看86版西游记长大的一群人,要不是后来有了《大话西游》的颠覆,大家会认为孙悟空就长六小龄童那个样子。但你和00后说起孙悟空,大家脑子里浮现的是别的样子。神奇的是,不管哪一代人,都能对孙悟空的身世、经历和性格娓娓道来。
人和人的距离一直遥远,站在你面前,活生生一个现实中的人,你对她一无所知。
对着屏幕里面虚构的她,你能说出这部戏里,关于他和她的一切,那个雨夜他为她撑过的伞,那个面摊他为她摘下发端的那枚花瓣。可谁还记得,十年前的隔壁邻居长什么样子,二十年前的同桌她妈妈叫什么名字?
写戏的人,明白;导戏的人,明白;演戏的人,明白;看戏的人,也都明白。曹大人早就洞悉了这一切,所以写下巨著《红楼梦》,更写下这闪闪发光的金句。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
今年疫情后刚复工的时期,看了《鹤唳华亭》,这部剧服化道还是很仙的,主演的演技也算抗打。剧情确实一言难尽,当太子一跪再跪,一哭再哭的时候,弹幕展开集体吐槽,当中有一条特别正能量,大致是这么说的:别啊,我觉得挺好,脱下口罩就来了,好不容易有一部剧可以追,很满足了。
大家记得留言,推荐一下2020你最喜欢的高能神剧,千万不要太有教育意义的那种,要“真香”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