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21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特别喜欢读王小波,读他的黄金时代,特别喜欢这段话。
1.
27岁,慌了?
嗯,慌了,早就慌了。
我翻着两年前写的25岁,那一刻,我惶恐、焦虑、着急,我坐立不安,提心吊胆,还有频频出现的危机感。
我去百度搜索了27岁,真的出现了很多固定搭配,27岁定律这个词进入了我的眼球,洞穿脑海,死死不放。
无数个时刻,我很想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拼命抓住的那种。
是男人吗?是金钱吗?是/不是。与其说不是,倒不如说不是你想抓就能抓到的。
是去爱的能力,是去赚钱的能力,是自己能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
2.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报志愿时选专业的方法和我一样,是当年在网吧百度中出来的。
所以大学那四年,很有幸,真地和高分子材料打上交道,毕业以后也和橡胶干上了,那是我亲手选的专业,亲自填报的志愿,之后也是亲自签下人生第一份工作合同,从此走上了工作岗位。
至今还记得毕业旅行在西藏的那个午后,夕阳渲染着这座城,黄昏中的拉萨格外美丽,我在玛吉阿米,为我的大学时光画上了一个圆满记号。
但是,我也在纸上一字一句地写下了未来五年的规划。
离开这个行业的时候,第一本书已经在写了。不是,早已经写完了。
可能,那5年是这辈子最接近“专业”的时光了,之后再也回不去了,大家都说我们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对啊,你一个高分子的女生……类似这样的开场白我听了无数次。
后悔学了当年的专业吗?很多次,我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包括今天依旧还有人问我,可能是我最陌生的客户,也可能是我最好的朋友。
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去回答这个问题,偶尔,我会选择很走心地回答。
次数问得多了,我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一个是关于后悔的,一个是关于不后悔的。就像是2个模版已经储存在我的大脑里,如果再有人问,我的大脑会立即读出记忆功能,给出标准的回答。
其实,说后悔是在骗你,说不后悔是在骗自己。
3.
三年后,我回到了家乡。
18岁以后的时光,都是在外面度过,从南方到北方,从北方到南方,从白天走到黑夜。
那一瞬间,我发现青岛成了我最熟悉的城市,说它是第二故乡一点也不为过,但是终究要离开。
离开一个地方意味着什么?从新开始。
然而对于我来说,并没有。
但是却真的适应了很久,我会水土不服,各种生病打针,第一次吃菌被毒,吃不了太辣的火锅;
分不清昆明的炸酱米线和卤米线到底哪一个才是没有汤的;
街上有人问路我居然不能提供帮助;
我觉得我本来就说的很溜云南方言在别人看来,怎么还说普通话,说的普通话又相当方言。
那一刻,是有点格格不入吗?应该不是,可能此刻确实变成了故乡的异乡人,但是那种归属感和安全感是别的地方不能给予的。
我在乡下的家里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所到之处不是问你做什么工作,就是问你怎么还不结婚。
我说还没有男朋友,他们会接着说这么大了怎么还不找,然后总是觉得你嫁不出去,已经剩下了,苦口婆心地说谁家谁家那个在昆明工作,一个月6000多你要多和他聊聊,谁家儿子在公司当大领导管着多少多少人,然后我发现居然说到了我小学同学。
真的,你不能再挑了,你眼光不要太高了……总之这是一个没法终结的问题,索性最后只能笑笑。
你怎么不去上班,我没法回答这个问题,甚至和我的父母都没有细细解释我的工作,写作?编辑?指导写作?生涯规划?老师?我很想做个ppt,或者就像整理个人简介那样整理一段文字,来说明我的工作。
不过依然满足的是,我的父母内心是懂的,理解你的。
很多朋友都在问我,你准备找什么工作?要住在哪里?其实不找工作,也不太纠结住在哪里。
很多时刻,我满足这样的日子,我也无比珍惜,这是我为之奋斗了这么久才得到的。
其实我早可以离开青岛,甚至纠结我要不要继续北漂去北京回到学校,那里有很好的机会和平台,我挣扎徘徊了好久,最后还是选择回到故里,我不知道,10年后来看当年的这个选择会是怎样的一番感悟。
作家刘亮程写下“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4.
《船遇冰山》里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头等舱旅客看到了即将撞上的冰山,正急忙回房间整理东西准备转移。
二等舱的感觉到了船体的摇晃,正在问出了什么事。
三等舱的还在喝酒睡大觉。
四等舱的人正在导游带领下,赞叹船的伟大与壮观。
五等舱的人正集体学习讨论冰山的渺小。
您在几等舱?
这个段子本质是说,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命运。
这几年和教育打交道,学生一个比一个优秀,和十七八岁的他们在一起,你会感觉到他们散发出的那种闪闪发光和宏大能量,绝对不是别人口中所说的:90后是垮掉的一代。
他们可能是级部数一数二的学霸,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对人物的解读绝对会让你忘记他们的年龄,他处的圈子越优秀,他越充满危机感,即使他去了香港大学,去了北京大学,去了曾经你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但还是依旧奋进也会迷茫。
在这样的一个圈子和行业里,这种外力会驱使你要不断学习,离开舒适区,寻求突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能,最后完成。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的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的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5.
老是有人说运气,运气这种东西?如何来定义。
厚积薄发?天时地利人和?含金钥匙?关系户?
其实我只想说一种植物,长在中国东部的毛竹,用了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第5年却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了6周时间,就长了15米。其实,在前面那4年,竹子的根已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
蝉不知雪,便以为世界只到秋。
这些年,不管我做什么,总是会有人再阻挡,耳边也总是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我在挣扎,我依旧没回头。
很多时候我是不会去反驳别人的,他们都在说我是为你好,是把你当作自己人才这样说的。
很多长辈亲人会说:年纪轻有野心是好事,但是我告诉你,你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嗯,你一定会后悔!
这句话很像是小时候,我和我隔壁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时,玩着玩着因为一些事情闹矛盾时说的:你等着,你一定会后悔。
后悔!后悔是什么?你现在的这样的人生你就不遗憾?
谁也没有资格去做另外一个人的人生指南,那些说着你要干嘛,你不能干嘛的人不过是以他自己的世界来衡量你。
听过了那么多道理,还不是过不好这一生。
演员中的一位老者,王德顺,二十四岁当话剧演员,四十四岁开始学英语。四十九岁创造了造型哑剧,北漂,一切从头开始。 五十岁健身。五十七岁再次走上了舞台,创造了世界唯一的艺术形式,它叫活雕塑。七十九岁走上了T台。
老人家说:“我今年八十岁,还有梦,还有追求。相信我,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当你说太晚了的时候,你一定要谨慎,它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没有谁能够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该炫自己的时候千万别对自己手软。”
没有人能够阻挡得了你,除了你自己。
6.
作家丁墨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都曾有过最美的时光,我们都曾有过最好的年华。而在那样的年华里,我也许懵然无知,也许跌跌撞撞行走着人生的路。
可当岁月终于流逝,当我的双鬓染上白发时,再回头四顾,原来我一生最期盼的,就是不要辜负。
勿要辜负那么年轻张狂的时光,勿要辜负人们的期待和温柔。
正是当下的青春年华,为何总要去追悔那些已经回不去的时光,为何总是苦苦期盼几年后的自己。
前几天看到一个斯坦福毕业的小朋友写道:“我17岁曾时期待24岁的自己,期待更有学识、更富有、更自由。现在我24岁,我怀念我的17岁,每个年纪有它自己的宝藏,错过了就无法回头,所以我不会再傻到苦苦期盼几年后的自己,每天举起自己最大的重量。”
那一瞬间,我理清了最近一直乱作一团的情绪和事情,26岁也好,30岁也罢,哪怕三十岁,四十岁,都是正当最美的时光。
我们依旧可以坦坦荡荡去爱,大大方方地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