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解析]:所谓“假痴不癫”,就是表面上是一付痴呆羸弱的样子,而实际上既不愚腐也不癫狂,而是以假象来蒙蔽、松懈他人,进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在军事上,此计属于韬晦之计,常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所谓的“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即当我方还没有发展壮大,还没有实力与敌人抗衡时,为了避免过早地引起敌人的防备,遭到敌人的打击,而伪装出一付胸无大志,碌碌无为,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样子。使得敌人丝毫察觉不到来自我方的威胁,从而放松对我们的戒备和紧逼,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宽松的环境来悄悄地,不露声色地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这是一种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的谋略。
二是所谓的“能而示之不能”。即在我们已经很具实力,足可以与敌人对抗,而只是在等待和寻求最佳的出击时机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注意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和能力,做到“静不露机”。正所谓:谋出于智,成于密,败于露。过早的锋芒必露必然会招致敌人及时的警戒,甚至打击,这样不仅使我们前功尽弃,丢掉了即将取得的胜利,也很有可能因此而蒙受挫折和损失。因此,我们要善于“治而形以乱,饱而形以饥,众而形以寡,勇而形以怯,备而形以驰。”使得敌人在我们出击之前感觉不到已经潜在的危机,这样我们就可以打他一个出其不意,措手不及。
同样,我们对于敌人的“假痴不癫”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并严加防范免受蒙蔽。正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贺欧阳修致仁启》中所说的那样,“大智”者往往“若愚”,“大勇”者往往“若怯”。黎明之前往往最黑暗,大战之前往往最平静。就像“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摘自《六韬》)一样。因此,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敌人所暗藏的杀机,进而做到有备而无患。
[三国计例]:
种菜浇园 刘备示己无用青梅煮酒 曹操畅论英雄
刘备在小沛被吕布打败之后,便与关羽、张飞栖身在曹营。刘备每天不问世事,只是在自己住处的后面播种种菜,并亲自浇水锄草,一付悠闲自得,清心寡欲的样子。后来就连关羽和张飞都大惑不解,二人最后忍不住向刘备问道:“兄长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这究竟是何意?”刘备轻描淡写地答道:“此非二弟所知也。”一日,关羽、张飞不在,刘备正在菜园浇菜,只见曹操手下的大将许褚、张辽带着数十兵士径直来到园中,对刘备说道:“丞相有命,请皇叔马上去一趟。”刘备惊问道:“有什么急事?”许褚答道:“我们也不知道,只是让我们来请。”刘备只好随而人去见曹操。曹操一见刘备就冷不丁地说道:“在家做得好事!”唬得刘备面如土色,还以为是与其他几个人共谋曹操的衣带诏的秘密被曹操察觉了。可又见曹操上前挽过刘备的手,边向后园走边说道:“皇叔学耕园圃,真是不容易呀。”刘备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遂即答道:“只是闲来无事,权当消遣。”
此时,曹操指着园中的梅树说:“这两天梅子正盛,不可不赏,所以才邀皇叔前来赏梅。”说着便带着刘备来到小亭中,一盘青梅,一壶煮酒,二人对坐畅饮。酒至半酣,忽然阴云密布,雷闪骤至。但二人并没有理会,依然边喝边聊。只听曹操对刘备说道:“皇叔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你说说看。”刘备一付谦恭的样子说道:“我这凡眼安能识得英雄。”曹操仍是追问不舍,刘备还是一味地回避道:“我兄弟三人承蒙丞相恩庇,得以在此处安身养息。天下英雄,实在是不知。”曹操又说道:“如果是没见过面,也总该听说过他们的名声吧。”刘备答道:“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曹操笑道:“他乃坟冢之中的枯骨,我早晚必能擒之。”刘备又说:“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人极多,可为英雄?”曹操还是不以为然地说:“袁绍色厉胆怯,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刘备只好又说出一人:“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表可为英雄?”只听曹操轻蔑地说:“刘表徒有虚名,非英雄也。”“还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策乃英雄也。”“孙策是借其父之名,非英雄也。”“益州刘璋可为英雄乎?”“刘璋虽为皇家宗亲,乃守户之犬耳,何足英雄!”“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如何?”曹操闻听刘备连这等人物都说了出来,不禁鼓掌大笑道:“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刘备面露无奈地说:“除此之外,我实在是不知了。”曹操说:“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刘备问道:“谁能当之?”曹操用手指着刘备和自己说道:“今天下英雄,唯有皇叔和我!”刘备闻言,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不觉掉在了地上。这时正好雷声大作,只见刘备从容俯首将筷子拾起,并说道:“一震之威,才至于此。”曹操见状笑道:“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答道:“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能不畏?”就这样将掉筷之事轻轻掩饰了过去。
后来,刘备与关、张二人说起此事时曾说过:“我之所以学圃种菜,正是想使曹操知我胸无大志,不料曹操竟指我为英雄,我因此心惊落筷。又恐曹操生疑,故借惧雷来掩饰。”此后,曹操真的放松了对刘备的警惕,这才使得刘备能以阻击袁术为借口,最终平安地逃离了曹营。
对于自己这种身陷虎穴的处境,刘备自然是再清楚也不过了。因为深知曹操的多疑奸诈的为人,因此刘备绝不能让他看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胸怀大志,欲称霸于天下之人。否则,曹操必定会加害于自己。果真如此的话,此时此地的刘备就只好是危如垒卵,任人宰割了。所以,刘备只好用只知种菜,不问世事的样子来蒙蔽曹操。而当曹操指出刘备乃当时英雄时,才把刘备吓得露出窘态。还好,刘备急中生智,不露声色地将此事巧妙瞒过,不然刘备肯定会凶多吉少。正如诗中所云:“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曹操多疑 明明白白屈杀人
众人心实 懵懵懂懂惊煞魂
曹操生性多疑,总是害怕有人暗算于他,特别担心在他睡觉的时候被人行刺,因为他就曾经在董卓入睡的时候欲刀杀董卓,只是没有成功罢了。为此,曹操经常对左右说:“我有个毛病,总爱在睡梦之中杀人,所以在我睡觉的时候你们千万不要靠前。”侍卫们听后并没以为然,只当是曹操在吓唬大家。
有一天的白天,曹操入寝于帐中。睡着睡着,只见曹操一翻身,身上的被子掉在了地上。一个近侍见此,急忙上前将被子从地上提起,随后又盖在曹操的身上。就在这时,只见曹操一跃而起,拔出佩剑一挥手就把那个近侍斩杀在地上。然后,曹操又回到床上接着大睡如前。睡了半晌,曹操才从梦中醒来,一见自己的近侍被杀,便大为惊疑地问道:“是什么人杀了我的近侍?”众人以实情相告,曹操听后不禁痛哭不已,不住地责怪自己在睡梦中误杀了他人,遂即便让手下将那个近侍厚殓而葬之。大家都以为曹操是真的在睡梦中杀了近侍,只有一个叫杨修的谋士察觉到了曹操本意。在安葬那个近侍的时候,杨修指着棺木说道:“丞相并非在梦中,倒是你们自己尚在梦中。”曹操知道后,便开始嫉恨杨修。
这是曹操为了让别人在他睡觉的时候不敢靠近于他,而想出的一个“假痴不癫”的损招。并且,为了使大家相信他那“梦中好杀人”的话千真万确,竟然不惜明明白白地屈杀一个大活人,自己还装傻充愣,佯作浑然不知。就这样,曹操用假睡、假梦、假问、假哭,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方式蒙蔽了大家,使众人对他的话信以为真。
司马懿诈病欺曹爽
中诡计大魏国将亡
魏主曹睿驾崩之前,将自己年幼的儿子曹芳托付给了曹爽和司马懿,由他二人共辅朝政。一开始,曹爽和司马懿还能彼此恭敬谨慎,有事共商,无事相安。后来,曹爽的“智囊”何晏提醒曹爽说:“主公大权不可委托他人,恐生后患。”曹爽听后,不以为然地说:“司马公与我同受先帝托孤之命,怎能与其相背呢?”何晏又说道:“昔日您的父亲与司马懿同破蜀兵之时,屡受此人之气,因而致死,难道您都忘了吗?”曹爽猛然省悟,遂即入朝面奏魏主曹芳,说:“司马懿德高望重,可加封为太傅。”曹芳哪能不应,至此兵权就全都掌握在了曹爽之手。(魏时,太傅不掌兵,只有太尉才掌兵)
司马懿早就看出了曹爽的真实用意,于是就推病不出,就连他的两个儿子也退职闲居起来。一日,曹爽想和何晏等人去郊外游猎,其弟曹羲劝阻道:“兄长威权太甚,又好出外游猎,倘若被人乘机暗算,可是悔之不及。”正巧,魏主曹芳调曹爽的部下李胜去荆州做刺史,曹爽就让李胜借着向司马懿辞行之机,去探看一下司马懿的虚实。李胜来到太傅府后,早有门吏入报。只听司马懿对他的两个儿子说道:“这肯定是曹爽派人来探我病之虚实。”遂即摘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又令两个婢女在两旁相扶而立。等一切安排停当之后,才请李胜入见。李胜在床前拜道:“一向不见太缚,谁想病得这般严重。今天子命我为荆州刺史,特来向太缚拜辞。”司马懿装聋作哑道:“并州靠近朔方,要好好防备。”李胜大声说道:“是荆州刺史,不是并州。”司马懿笑道:“什么,你刚从并州来的?”李胜又说一遍:“是汉上荆州!”司马懿还是装听不清,依然打岔道:“哦,你从荆州来啊!”最后李胜用笔写给司马懿看,司马懿这才笑道:“我病得耳朵都聋了,此去你要多多保重。”说罢,用手指口,婢女上前喂汤,司马懿用嘴接之,直弄的汤流满襟。于是作哽噎之声说道:“我今衰老病危,死在旦夕。二子不肖,还望你能时常照顾他们。”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上气不接下气。李胜见状便拜辞司马懿,回来对曹爽细言所见所闻,曹爽不禁大喜道:“司马懿一死,我可无忧了。”
后来,司马懿趁曹爽外出游猎之机,在皇城内发动兵变,迫使曹爽交出兵权。从此,司马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不久便找了一个借口将曹爽等人诛杀三族,扫除殆尽。曹魏政权也就因此而名存实亡了。
虽然司马懿已经看出了曹爽对自己不放心,担心将来会与他争权夺势。可是,曹爽不仅是皇室宗亲,同时也和自己一样是托孤之臣,所以若和他明目张胆地对抗,恐怕会反遭其害。因此,司马懿用装病的方式来蒙蔽曹爽,故意在李胜面前装出一付聋愦不堪,形神分离,痴痴呆呆的样子,使得曹爽放松对自己的防备和紧逼。一旦机会来临,司马懿便抖擞精神披挂上阵,一举将曹爽等人致于死地。
[注释]:
1.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此句的意思是,宁可假装不明白,没有能力而不采取行动,也不要不懂装懂,不行装行而轻举妄动。
2.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云雷屯,君子以经论。”《周易姚氏学·屯》中也言:“冬雷藏地中,至春乃激薄而出。”此句在这里的意思是,要像冬天的雷电一样,静静地,深藏不露地等待天时,最后蓄力而发,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