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里挂着一些不穿的衣服,穿了几年的旧衬衣、穿起来不舒服的皮夹克、过长但一直懒得去改裤脚的牛仔裤……读了这本书,我把他们全都扔掉了。
断,拒绝自己不需要的物品进入家门。
舍,将自己生活已经不需要的东西送人或扔掉。
离,摆脱对物质的执念,戒除通过购物、堆积物品来让自己获得满足感的习惯。
断舍离并不是鼓励清贫艰苦的生活。恰恰相反,它鼓励的是极简的高品质生活。
首先,以自我的需要为中心。所谓物物而不物于物。比如你在炎热的广州,有件价值十万以上的裘皮大衣,每天供奉,一年也穿不了一次。那么大衣再好,对你也是无用的,就应该送人、卖掉、捐赠,总之礼送出家门。其他用不上的衣服、工艺品、家具、家电也是一样。另外作者特别强调的是一些陈年旧物,“代表停滞运和腐朽运的灰尘与杂物”,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不要放在储物柜,储物间,而应该坚决礼送出门。此为舍。
其次,你值得拥有高品质的用品与生活。我记得以前我有一套很漂亮的青花瓷碗,盒子都蒙灰了也不舍得用,因为我有正在使用的普通瓷碗。这本书说,错。这是对自己低定位的表现,好像在告诉自己,你不值得拥有高品质的东西。那么它是不是在宣扬物质主义呢?不是。本书的意思是说在自己的物质条件下,不要堆积、供奉物品,而要物尽其用,不用就不要让物品进门。你允许进门的物品应当是你需要的、你喜欢的、你的“好朋友”。“物品是自身的投影。既然如此,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并“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此为断。
再次,“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让自己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通过断和舍,让自己的身边只有必须的高品质的物质,就像处于一帮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中间。离开了陈旧杂物的烦扰,离开了对攀比、潮流、折扣的辛苦跟进,让自己活在当下,享受生活、追求理想。当你接受了“舍”和“断”,就达到了“离”。
这本书的序言很有意思,张德芬写的“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断舍离说它不是收纳术,因为当放弃了大多数无用的东西之后,居所几无可收纳了。当我们苦苦追寻幸福生活的时候,也许应该回到原点:用心去识别当下最需要的东西,最互相欣赏的人,并用心和他们相处,幸福就在此时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