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曾国藩》第二卷描述了曾国藩再次出山整合湘勇,督师两江,终克江宁,基本平定太平天国之乱。书中曾国藩为了九弟能夺取攻下江宁的首功,辅以湘军各营,在这里面有倚重吉字营这支曾家军的私心。曾国荃以财物激励带兵,部下悍勇但军纪极差,个人将成船将财物运回家乡,围城三年方获成功,自视颇高自我膨胀,终因犯忌辞官回家。
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术在这一卷没得到体现,或许是为了情节的跌宕,或许是真实历史人物的局限。曾国藩名成功就后陷入了难以应对的君主忌惮,朝臣嫉妒,恭王赋闲。他想要裁军自证忠诚却难以弹压骄兵悍卒,想要约束家人却无法改变弟弟的骄纵不知敬畏,想要辞官自保也同样说服不了自己平乱后再治世的雄心。
书中谈到如何读书的问题。
有一段曾纪泽问曾国藩读书的方法。曾国藩谈到:“读书没有诀窍,在于熟读深思,但要说一点没有也不是。读书的诀窍在看、读、写、作四字紧密配合,每日不可缺一。看是默观。读是指的高声朗读,如《四书》《诗》《书》《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探其深远之韵。看和读,譬之兵家之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写,是指抄写。对于好的文、句和章节。不但看、读,还要写,将它抄一遍,记得就更牢。至于作,是指的作诗文,作四书文,做试帖诗,作律赋,作古今诗体,作古文,作骈体文,这些都要一一讲求,一一试为之,作诗文宜在二三十岁前立定规模,过三十则难长进。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这时不试为之,则此后年纪大了,愈发不肯为了。”这是曾国藩教导曾纪泽的读书方法,看书、哪些要诵读、摘抄、尝试作文四个方面,现在看来也很有意义,适合每一个爱阅读的人,且学且思且作文。
曾纪泽还问到对于书上讲的,常常觉得似乎是明白了,但仔细思想起来又无甚心得,是什么原因。曾国藩的回答是引用朱熹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涵泳是善读书,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稻如花如鱼如濯足。体察是将此心放入书中之境去体验观察。所谈到这些确是正理,若无生活的体验,有些书中的涵泳,体察实在很难达到。和我记在心里的“试易地以处”是一个道理,常常以此来反思,但运用起来有些吃力。
至此,总结有以下两点心得。一是读书、做事体察不足。“平心而度之”时心不够平,“度”的不深入。二是读书要深刻须结合实践,或者与其他知识相印证形成主题阅读。很多时候阅读的内容只有实践接触过的,与其他知识有关联的才会印象深刻。自己对于一个事物一段历史的认识越深入,求知的兴趣或许会更浓厚,从而让自己更进一步的成为某方面的专家。
最后,且学且思且作文,自我激励,长期坚持,与书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