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希望丈夫声名显赫,无所不能,可是查理医术平庸,没有仰望高山的志气;她希望丈夫浪漫多情,可是查理老实木讷,无法点燃她的热情;她希望生活富足舒适,可是婆婆的唠叨,就像紧箍咒一样……
生活乏味得激不起一点浪花,郁闷如同蜘蛛网爬满了心底的每个角落。
直到她被邀请参加了一次侯爵舞会,极尽奢华的景象让她眼花缭乱。贫瘠的生活突然被凿开了一个洞眼,绚丽的阳光扑面而来。她就是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
“不认为自己幸福的人,永远享受不到幸福。”
盲目攀比是偷走幸福的窃贼,永不知足只会让幸福绕道而行。
幸福不是遥望星辰大海的壮阔,而是发现鸡毛蒜皮的可爱。
人生的许多不幸
其实是拿着幸福,找幸福
《包法利夫人》主人公爱玛(即包法利夫人),生于富裕的农民之家,被父亲当成贵族女孩来培养。
13岁时,她被送进修道院,跳舞、绘画、刺绣、弹琴,样样精通。文学书籍的熏陶,给她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对风花雪月的爱情心驰神往。
一次父亲受伤,查理·包法利医生前来救治,对爱玛一见钟情。不久,爱玛满怀憧憬地嫁给了年轻丧偶的查理,成为包法利夫人。
短暂的甜蜜之后,她发现婚姻与梦想有着天壤之别。
她怂恿查理为跛足病人做手术,期望一举成名,夫荣妻贵。手术失败,查理更加声名狼藉,也彻底熄灭了爱玛的希望。
虽然查理四处就诊,确保家庭无钱财之忧,同时对爱玛百依百顺,把她捧在手心里呵护。
可爱玛厌恶索然无味的安稳日子,向往浓情蜜意的热烈生活。她对查理的投其所好不屑一顾,对唾手可得的幸福视而不见。
衣食无忧,但向往别人的锦衣玉食;举案齐眉,但留恋窗外的花红柳绿;事业小成,但羡慕他人的飞黄腾达……爱玛像极了现实中的很多人!
殊不知,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也正是其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世上从来没有完美无瑕的幸福
所有幸福的关系都是双向奔赴
机缘巧合,爱玛遇见了公证人的文书赖昂。
赖昂举止得体,多才多艺,爱好音乐、绘画、文学等,与爱玛志趣相投、相谈甚欢。可是赖昂为了前程,转身去了巴黎,爱玛久雨初晴的生活又蒙上了阴霾。
直到34岁的庄园主罗道耳弗出现。他腰缠万贯,花言巧语,又风流成性,一眼就看上了爱玛的美貌,也看穿了她的肤浅。他们相见恨晚,难舍难分,爱玛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偷情的欢愉中。
坠入爱河的爱玛主动提出要与罗道耳弗私奔。罗道耳弗佯装同意,一再拖延,到了约定的日子,却留下一封信,逃之夭夭。爱玛痛苦不堪,大病一场,还是查理悉心照顾。
爱玛渴望一场艳遇来滋润干涸的心灵,也如愿遇见了赖昂与罗道耳弗。每次都以为遇到了生命中的真爱,结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生活中,许多女人也像爱玛一样,对男人充满了幻想和期待。
长相要高大帅气,即使见过繁花万朵,也唯独钟情于自己一人;工作要高薪体面,能随心所欲地花;性格要温柔多情,无论你多么刁蛮,他都无怨无悔,还要心有灵犀一点通……
经济学上有个“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意思是,你不可能找到既长得帅、又有钱还对你好的人。即使有,也是极少数,况且,扎心的是,凭什么你觉得你会觉得这样的人会独属于你?你自己又有多么不可或缺的优势呢?
世上从来没有完美无瑕的幸福,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注定只是一场空。
写在最后
爱玛为挽留与赖昂日渐枯萎的恋情,不惜花费大量金钱。
入不敷出,债台高筑。看到8000法郎的巨额数字,她才慌了神。她向罗道耳弗求助,他表示爱莫能助;又向赖昂求助,他竟然不辞而别。
爱玛走投无路,服毒自杀。后来查理也死了,家中早就空空如也。只留下女儿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八九岁时就做了童工。被欲望吞噬的爱玛,不仅葬送了自己,还搭上了丈夫和孩子的一生。
人这一生,我们都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欲望,欲望有时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欲望远超于现实,还要无原则地满足,则注定是一场灾难。
莎士比亚曾说:
“欲望犹如炭火,必须使它冷却,否则那烈火会将心灵烧焦。”
满足欲望无可厚非,但要量力而行。
美国科学家穆尔说:
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世界,回到家里,就找到了。
真正的幸福,就在你身边,存在于每个日常的点滴,每个心动的瞬间。
♥️
The more I know about the world,
the more I know about you.
满足欲望无可厚非
但要量力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