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莲花香片
上周跟先生和女儿说周末要去参加一个绘本阅读指导师的课程,他们大为惊讶——为啥是绘本阅读?那不是小孩子的读物吗?说实在的,我也心存疑惑:绘本,不就是给小孩子们看的大图画书吗?色彩鲜艳,图多,字少,阅读这样的书,还需要有什么特殊的技能?还需要进行指导?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福慧至绘本心阅读指导师的课堂。而三天的课程真的是让我有一种颠覆的感觉——原来绘本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配上美丽的图画,用心阅读,小小的绘本里实在有着太多的奥妙,也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可以说是:“小绘本,大乾坤”。
“福慧至绘本心阅读第二届全国导师班一阶暨福慧至绘本阅读指导师初级班”于2018年1月5日至7日在青岛海林山庄开课,三十多名学员来自安徽、浙江、北京、河北、辽宁、山东、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学员中有幼儿园园长和老师、绘本馆馆长、全职妈妈、从事多年小学及中学语文教育的资深教师、艺术教育服务平台的负责人等等,年龄跨度从六零后到八零后,清一色的女性,绝大多数都做了妈妈。这也是一个蛮有意思的现象——大概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的妈妈是最焦虑的那个。
是的,这种焦虑的情绪在课程还未开始的时候,就能明显地感觉到。所有的人都带着期望,期望通过高卫星老师的课程解决自己目前所面临的实际困境,有的是工作中、有的是家庭中的;亲子、夫妻、同事、二孩……都是焦虑的来源,所有的人都迫切想知道答案,想知道解决的方法。
然而,高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急于掌握技能和方法,我们最先要做的其实应该是:唤醒。
我们为什么焦虑?焦虑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对一件事情没有信心,没有把握,无法掌控;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有后悔和愧疚,想要学习改变。意识到了这一点,便是唤醒。
绘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载体和工具,结合西方心理学的理念和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唤醒家长,持续系统地引领家长,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而唤醒、引领、陪伴,正是教育的三大功能。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些绘本告诉我们的事儿。
安全感,幸福人生的基石
前面说到安全感,我们的绘本阅读指导便是从“构建孩子的安全感”开始谈起,绘本《小猫头鹰》正是一个以“安全感”为主题的故事:
三只小猫头鹰和妈妈生活在一个温暖的树洞里。一天晚上,他们醒来,妈妈不见了。三只小猫头鹰开始慌张起来,随着时间的持续,他们的心情由忐忑不安、期盼、自我安慰、胡思乱想,到后来的害怕,最后几乎要达到极度恐惧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小猫头鹰们又恢复了和妈妈在一起时的平和安定。而有了这样一次经历,小猫头鹰们得到了历练和成长。
这是一本独具匠心的绘本,创作者通过三只小猫头鹰眼神、羽毛、爪子、神态、动作等细节的变化,以及各种心情状态下不同的话语表达,巧妙地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面对分离焦虑时的不同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
安全感,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需求,三岁以内则是建构孩子安全感最关键的时间段。安全感意味着稳定、确定、可控。那么,安全感如何建立呢?高老师用了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表述,就是“三靠谱”——靠谱的人、靠谱的环境、靠谱的时间。对于三岁以内的小孩子来说,一个有安全感的成长空间意味着:养育人相对稳定、生活环境相对稳定、时间有序。
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他的身体和心智发展是同步的,即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是一致的,当面对与重要养育人分离时,他会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外部的变化。一个人如何调节与外部的关系反映了这个人的成熟度。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当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事时,父母会用:“不听话,我不要你了”或“再淘气,就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等类似这样的话威胁孩子,这种典型的“遗弃性创伤”会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你不重要,你不被爱,你会被抛弃。而这种被遗弃所带来的恐慌,即使事情本身已经过去,也会长时间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成为孩子不安全感的根源。
时刻让孩子感受到:“我是好的,我是重要的,我是被爱的,我是有价值的。” 营造安全感,为孩子建立自信的内核,是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关键,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说:“安全感,是通向幸福人生的基石。”
了解孩子的敏感期
绘本《妈妈发火了》的讲读过程最让人难忘,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流泪,妈妈们在这本书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封面上那个黑黑的、巨大的、已经将孩子吞没了的影子。当高老师说:“大家看看这本书的封面,感觉到自己和这个妈妈一样的,请走到中间来。”呼啦一下,几乎所有的人都走了过去。这场面,看得真让人心酸。
高老师选取了绘本中的两个冲突点,采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进行呈现。这种体验的方式非常有代入感,妈妈们根本不需要排练,因为她们只需演自己就好了。无论是扮演妈妈的,还是扮演孩子的,包括观众们,同样都经历了剧烈的情感波动,妈妈发火时的暴怒、歇斯底里、口不择言,孩子的恐惧、失措、无助……这个熟悉的场景在无数个家庭都曾经或者正在上演着。
最感慨高老师在这里说的一句话:“请将指向孩子的手换个方向指向自己。”孩子的所有问题,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人的问题。孩子不应成为你所有坏情绪的发泄口。
面对孩子的种种你认为不合适的行为,比如吃面条吃得满身都是、在家里的墙上乱涂乱画、玩泡泡玩得浑身是水等等,你要做的不是发怒和制止,而应该是这样两件事:
第一: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31个敏感期,比如手的敏感期、口的敏感期,不同的敏感期都有不同的需求要满足,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材料,满足这个时期的需求,能够促进孩子感官的发展,保护兴趣,建立自信。
第二:建立清晰的规则。没有无限度的自由,规则的建立是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即:要疏,而非堵。建立规则有七个要点:
不能伤害自己
不能伤害他人
不能伤害环境
先到先得
学会等待
做错了事要道歉
孩子有权力说“不”
比如面对孩子在墙上画画的行为,先真诚地欣赏他的画,保护他画画的兴趣,然后约定,这面墙作为他的作品发布墙(满足需求),但是只限于这一面墙,其它的墙是不允许用的(建立规则)。于是,这面墙很可能就是成就一个未来画家的起点。相信这样的双赢结果是每个父母和孩子都希望的。
在绘本《妈妈发火了》中,随着妈妈发火的一次次升级,小山一点点消失了,当然这是一个隐喻,消失的不是小山的身体,而是小山心里的“自我”,孩子的自我在妈妈的一次次发火中被吞没,这就是典型的吞没性创伤,在心理学中,自我感的消失被认为是最恐惧、最可怕的。
在旁听过程中,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最漂亮的妈妈》,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我特意把这篇文章找了出来,贴在下面:
最漂亮的妈妈
文:莲花香片
女儿终于睡了,眼角还挂着一滴未擦拭干净的眼泪。
周日陪着女儿在外面玩了一上午,中午哄她睡觉,谁知小家伙兴奋过度,在床上蹦来跳去,就是不肯老实睡去.可怜我又累又困,喝斥了几句也不见效,我气不过,便抬手照着她的小屁股打了两下,许是手稍稍重了些,声色俱厉的模样也吓着她了,女儿愣了一下,开始委委屈屈地哭起来,哭归哭,却是顺从地躺了下来.我又对她喝道:"闭上眼睛,睡觉!"女儿不敢吱声,乖乖地闭上眼睛。终于在我的"强权"下,女儿睡去了。
女儿睡着了,我却清醒了。看看女儿熟睡的小脸,想想刚才自己对女儿的态度,不觉有些后悔。那个在外人面前温文而雅,好脾气的我为什么在女儿面前总是大发其火呢?就是因为她是我的女儿吗?我把女儿当做什么?一件私有财产?――高兴的时候怎么亲也亲不够,生气的时候却是严厉责骂,甚至动手。唉,我叹口气,轻轻擦去女儿眼角的泪珠,也不知道刚才打女儿的那两下还痛不痛!
女儿醒了,我在外屋看书,听见女儿叫:"妈妈,妈妈."――女儿总是这样的,一睁眼睛便找妈妈。我进屋抱起女儿,亲亲她的脸,问:"宝宝醒了?刚才妈妈打你的小屁股了,还痛不痛?"女儿摇摇头,看样子好像忘记了睡前挨打的事.想想自己刚才凶神恶煞的样子,忘了也好。
陪着女儿在沙发上看她最爱看的动画片,女儿突然过来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你不生气的时候最漂亮了。"呵,在女儿幼小的心灵里,妈妈最漂亮的时候不是穿着漂亮衣裙的时候,不是给她带来好吃好玩的东西的时候,而是——不生气的时候――多简单的要求!我想对女儿说:孩子,我答应你,永远做你最漂亮的妈妈!
这是女儿五岁时的事,我一直记得。很惭愧,尽管我在文章的最后写着要“永远做你最漂亮的妈妈”,事实上我并没有做到。在女儿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女儿上初中期间,我也无数次像《妈妈发火了》里面的妈妈那样,为了很多现在已经想不起原因的事情冲着女儿发火,最激烈的时候甚至动过手。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当时的那种心力交瘁和虚脱感依然还能感觉到,而现在回想起来,心中只剩下了后悔和愧疚。
相信很多妈妈都和我一样,正像有一位妈妈说的那样:“脾气上来一阵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火已经发了,如何挽回或弥补呢?高老师给了大家很好的建议:第一是深呼吸,深呼吸是控制情绪的一个有效方法。第二个,如果失控发火,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要学会对孩子说六句话:
“对不起”
“这不是你的错”
“以后这样的事不会再发生了”
“我爱你”
“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我为你……感到骄傲”
但是,不要说“请我原谅我”,因为一旦原谅,意味着同样的事情还会再发生。
女儿马上就要跨入成年的门槛,我想,这六句话我还是要找合适的机会向她说,虽然时间过去得有点久,但相信,只要说了,就不晚。
听,永远比说更重要
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本关于倾听的书。
封面就让人感觉十分的温暖:小兔子宝宝踮着脚,高高举起的双手,攀着大兔子妈妈垂下的两只长长的耳朵,大兔子妈妈低低地弯着腰,与小兔子平视,眼中满是慈爱,小兔子和大兔子脚边的草地上各有一个大蘑菇和一个小蘑菇,整个画面充满了和谐平衡的美感。
本该去睡觉的小兔子宝宝大概还不困,上窜下跳地跟妈妈说着话,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兔子妈妈充满耐心地让小兔子自己表达着对妈妈的爱,爱像伸展的双臂那样长、爱也像用力跳高那样高,爱像流到远方的小河那样远,爱也像无尽的夜那样深……无论小兔子宝宝如何表达他的爱,妈妈对他的爱总是更深、更长、更远。跳够了的小兔子宝宝终于累了,在说完“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么远”之后便沉沉地睡去了,大兔子妈妈把小兔子宝宝放到床上,微笑着看着宝宝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画面在这里定格,温馨而美好。
《猜猜我有多爱你》已经有了一个舞蹈版本,高老师和一位搞艺术的学员妈妈一起演绎了这个舞蹈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没想到刚才还在讲台上循循善诱的高老师转身就变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宝宝,整个舞蹈洋溢着童趣、温情,以及满满的爱和感动。
爱,实在是难以言说,无法衡量。猜猜我有多爱你?俯下身子,静静地听孩子怎么说,答案就在你俯身倾听的那一刻。
陪孩子一起成长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的关键词是:成长。
一只刚刚出生的毛毛虫,好饿好饿,于是它不停地寻找,一个苹果、两个香梨、三个李子、四个草莓,五个橘子,每天都比前一天吃得更多,可肚子还是饿;最后一天,它索性吃了一大堆东西: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甜筒、腌黄瓜、奶酪、火腿、棒棒糖、樱桃派、香肠、蛋糕、西瓜……一直吃到肚子好痛。第三天,它吃了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哇,这才舒服,而且肚子不饿了。它变成了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毛毛虫住进了一间叫做“茧”的小房子,两个多星期之后,它咬破了茧,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从一只好饿的毛毛虫到一只漂亮的蝴蝶,成长过程充满了未知,要不断探索,寻找到最适合也是最需要的东西来滋养身心,才能实现华丽的蜕变。
作为父母,我们都应该好好自问一下:你真的给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适合、最需要的营养了吗?你知道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吗?
现在想想,做父母真是一项高危职业——没有岗前培训,没有资质要求,孩子无从选择……
所以说:希望孩子成长,父母应先于孩子成长,最起码,也要陪着孩子一同成长。但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父母后知后觉、甚至拒绝自我成长,这真是一件让人不寒而栗的事情。
三天的课程结束了,成长的路才刚刚启程。有阅读相伴的成长之路充满了鸟语花香、迷人风景和惊喜收获,这便是一条通向幸福和智慧的路。
福慧至绘本心阅读致力于提供科学、专业、系统的绘本阅读指导,挖掘绘本中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以绘本为支点,以教育为杠杆,以心理学为助力,用最落地、最实用、最简便、最生动的方式,引领家长和老师学习儿童生命成长规律,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过程,改善和密切亲子关系,推动家园共育,陪伴更多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路前行,一路成长,共同走向爱与自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