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度。
疫情过后的经济问题不断暴露,国外形式的不断影响。人民节源开流的意识不断增强。都在提醒我们: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
以为最难熬的是疫情阶段,全面停滞举步维艰。好不容易峰回路转期待着柳暗花明。没承想后期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在外打工十年的朋友都转站回到了家乡,前些年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给我们彼此都造成了假象。明天和意外真是不知道哪个先来。在外拼搏十年还是灰头土脸的退回老巢,选择了一条从零开始的路。可是县城婆罗门容不下没有背景、学历的人。哪怕肯屈身将就月薪两千块的工资,买主也得挑挑拣拣看值不值这个价。
原本的体制内道路让同龄的朋友们都嗤之以鼻。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在外打工的朋友们也要跻身这条赛道和应届毕业生拼一拼脑力。别说应届毕业生了,我周围还有毕业两年也没有成为皇榜上幸运儿的人。现在的家长和大学生都削尖了脑袋想要端个铁饭碗。花高价报辅导班,在家里埋头苦学几个月的例子比比皆是。前阵子县里招收事业编,岗位只有八十多个,却报名了一万多个。这条路是越走越窄了。
起初事业编这条路是宽门,大学生不屑于困囿在县城这个小地方。渴望去大城市闯一闯建功立业。时代发展的转折过快,人口资源过剩,学历贬值,逼的人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浩浩荡荡的大军就向体制内逼近,提升了体制内的门槛。水涨船高,这条路变成窄门了。
这样的发展趋势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以我周围的例子来说,不是年轻人不努力,是生活的成本过高。餐饮、服装、客服…每天上班时长均超过10个小时,且是两班倒。一个月只有四天调休,少的只有两天。工资由底薪和全勤组成,在1800---2500这个区间。在一碗面条都十二块的时代,这个工资明显是跟不上经济发展趋势。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只有大量劳动力的条件下,用人成本就显得低廉。这些工作多的是人前仆后继的去干。还有很多人在夜以继日的挣一口明天的饭。
这让我想起来了----网红李佳琦,79块的眉笔。贫富差距仍然是一条深沟,难以逾越。阶层固化的理念,仍然是两个极端。还要多努力才能够得上GDP的平均数呢?消费降级也挣不了钱,可供选择的工作岗位骤减,着实让人恐慌。
看着身边的大学生毕业几年没有找到工作,不觉惋惜。寒窗苦读十余年,空有抱负无处施展。难道是他们不够努力?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有局中人才懂!我们这些普通人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为明天奔波,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口在哪。普通人的一生,牛马的一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转角又在哪?
或许是杞人忧天的恐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