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李维《在另一种生命里》
从办公室的小妹妹那里借来了这本书,第一眼看到作者的名字,就觉得好熟悉,感觉自己应该之前读过他的作品,果不其然《偷影子的人》,可是我现在完全不记得关于这本书的任何情节。
第二眼看到的是书的封面,九个穿着红裙子戴着帽子没有面孔的女人像,很不喜欢,觉得很不好看且有点怪异,我甚至没有看出来是人像。如果没有看到推荐,事先也没有听闻作者大名,那么凭封面,我肯定是不会在书店买的。
然后翻开扉页,看到简介,才知道这是一本爱情疗愈小说,且是围绕一幅《红裙女子》的画而展开的,男女主角因画而结缘,顿时有点理解封面的设计了,深度契合啊。
一口气读了两章,当然我读的是中文译本,然后完全没有感觉是翻译过来的,很流畅,太符合我平时的阅读风格了,不知道是作者写得太好,还是译者翻译得太好。比起之前我花大价钱买的精装版的《基督山伯爵》,实在是读起来畅快多了,看推介《基督山伯爵》故事内容也是很精彩很经典的,但译本根本读不下去,我原谅自己的浅薄,果断地放弃了阅读。之前听说人跟书也是有缘分的,大概我跟它没有缘分吧。应该跟很多东西都讲究缘分,不然就不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的东西,你却没有任何欲望,而你心心念念的东西,在别人那里却一文不值。
可是读了两章,我都没有发觉这会是爱情疗愈小说,丝毫没看到有恋爱的痕迹啊,男主角一开始就有一个未婚妻,根据我看肥皂剧的经验,他们两的爱情肯定不是故事的主线。
然后爱情故事的女主终于姗姗来迟。男女主角一有身体接触就会天旋地转,看到好多过去发生的事情。让我觉得玄幻,有点穿越时空的感觉了,穿越剧看多了,有点小反感。但让我继续下去的是,一个个疑窦,我也想知道主人公耗费大量心血想要破解的谜团以及主人公自身的秘密。
沃尔顿太太一出场,就觉得这个人不简单,说的话似乎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哲理,我读了几遍都似懂非懂,似乎赞同又似乎反对。不过对于她说的,‘凭借强烈的情感,爱恨皆可,就可以回到下一个轮回,而且在下一个轮回中,可以带着前生模糊的记忆’,倒是很有兴趣。男女主角一见面就似曾相识,那是因为他们的爱恋穿越了时空。我丝毫不记得前生,是不是意味着情感不够强烈。
作者很精心很巧妙地设下了一个一个悬念,带你进入书中的故事,有一个地方是作者留下的悬念,一开始我却以为会不会是作者或译者的笔误,为自己的浅陋汗颜啊。
除了用穿越时空,乔纳森,克拉拉,沃尔顿太太,安娜这些人的事,总觉得没法解释,尤其是在那副用血染红的《红裙女子》画中,检出的DNA与克拉拉有直系亲属关系,可是那副画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啊,克拉拉能活那么久吗?如果是投胎再转世,不也是换了父母换了DNA吗?我很难得看一本小说还回看,总想理清思路,但是感觉好混乱啊。作者的思维太跳跃,非我这个小文盲能理解的。
不纠结那些了,小说就看个大概情节吧,反正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乔纳森在探寻《红裙女子》上颜料秘密的过程中,发现了安娜和爱丽丝的秘密——不断轮回的爱丽丝带着无法消逝的恨意,一次又一次地让乔纳森和克拉拉相遇相爱,并且使用一切手段让两人分离。幸运的是安娜最后醒悟了,在她的帮助下,成全下,乔纳森得以有机会在克拉拉弥留之际去到她身边,得以跟她一起死亡。有的人只能在死亡中寻找到美丽。乔纳森毅然决然地跟克拉拉一起走向了下一次的轮回中。死亡不过是新一轮的轮回,是美好的开始,所以并没有让我感动。
但突然很羡慕克拉拉,经过那么多光阴,经过那么多困难,乔纳森坚定地一路披荆斩棘过来了。很羡慕乔纳森和彼得,身体与心灵都住得很近,一个人有麻烦,对方几分钟就来到身边,那种感觉光想象都觉得很美好。那么,我到底是羡慕克拉拉多一点还是羡慕彼得多一点呢?
打算看看这个作者的另外几本书,感受下他的路数。写在全院大会上,实在无聊,纯属娱乐。
2016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