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金庸电视剧里面,萧大侠、郭大侠等常常慷慨激昂地振臂高呼:“我大宋……”
我的内心就不禁悲凉起来,什么大宋?其实连小宋都没资格叫,说白了就是弱宋。
万国来朝的汉唐威仪,因藩镇割据导致的大乱,宋太祖实施的所谓对策,终于让中华民族蔫了下去,演变成相对封闭、唯唯诺诺、醉生梦死的王朝。
虽然宋朝的文治攀登了顶峰,文化、经济、商贸俨然堪比资本主义社会,却貌似自废武功,内力全失。
战略要地的丢失
骑马民族善于攻击,所以彪悍的秦始皇也被迫修筑了长城。
相当于长城功能的幽云十六州被什锦糖(石敬瑭)白送给蛮夷了,平原无险可守,北方蛮族的铁蹄可以直接蹂躏华夏。
汉武帝虽然穷兵黩武,但他的真正目的是夺取西域的“汗血宝马”,用来配种。马养得好,可以封大官。
霍去病率800勇士,就可以长驱直入,打得匈奴满地找牙,除去胆色,就是马好!宋朝时期,西域早就丢了,水草丰茂的河套地区,也丢了。
良马产地不保,骑兵总不能骑着毛驴作战吧?就靠步行,累都累死了。
所以,“大宋”往往经常连西夏、吐蕃也干不过。
宋太宗赵光义有一次想找回场子,被打得屁滚尿流,若不是杨业救驾,估计就要阵亡或被俘了。
兵种的天生被克
在平原上,用步兵打骑兵,就好像中国足球队PK巴西队,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所以,宋朝很多皇帝还大搞绿化,喜欢弄点树木搞个伏兵、疑兵计啥的。
有人说,为啥不用马其顿方阵?前面是盾牌保护,中央是长矛林立,直压过去?
缺少两个条件,一支威武的骑兵,一个高明的统帅(亚历山大本人如果能来,更好)!
亚历山大每次都亲率骑兵,找准弱点锲入敌阵,搅乱敌人之后,再让重步兵突击。
有人要问,为何不用弓箭!?
什么?你要和北方蛮族比射箭?
人家在娘胎里就开始练习了。你用固定草靶练习,人家可射的是移动靶(飞鸟)。
游牧民族骑着马,一边朝你转圈一边向你射箭,你变成了固定靶,人家成了移动靶。
人家是骤降难度,你是瞬提难度。
打仗,不能靠超常发挥,能够发挥正常就Thank goodness了。
宋朝制度的缺失
重文轻武,正因为赵匡胤是有了兵权才被部下“黄袍加身”的,所以,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强化中央禁军,边陲羸弱,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看你还怎么造反?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名号,就是一种充满了自豪感的个人小广告。
此外,虽然武将可以带兵,禁止自行筹粮、款,必须中央拨付。
造反是不行了,靠边境抵挡敌军,御敌于国门之外,是更加别指望了。
如果别人孩子中了武状元,不小心说了:“恭喜你家孩儿考取武状元!”
立马就会被反唇相讥:“你孩子才中了武状元,你全家都是武状元!你祖宗都是武状元!”
君臣配合的不适
没有明君、贤君,还可以靠忠臣、直臣辅佐。
问题在于,老大不管事,老二是奸臣。
昏君+奸臣的组合,岂不是让人郁闷和痛心呢?
李煜擅长填词,亡国(前车之鉴);宋徽宗专攻书画,亡国;宋理宗只喜木工,亡国。
蔡京、童贯,奸佞之徒,民谣有曰“打破桶,泼了菜,才是人间好世界”。
秦桧,陷害忠良的卑鄙小人。
贾似道,“玩蟋蟀”的庸碌宰相。
金国成立之初,一切都勒紧裤腰带。第二代皇帝--吴乞买有一次只是犯了酒瘾,偷偷打开国库喝了点小酒,就被全体大臣打了几十板子,然后集体谢罪。
反观宋朝,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成本实在太高
农耕民族,后勤方面的成本——高,实在是高!
如果要出兵10万人,30万人要负责后勤,3万人要负责运输辎重,还要防止运输线路被敌人突然袭击。
兵粮的绝大多数,是消耗在路上的。
花了大钱,打赢了还好(也追不上,不能扩大战果),打输了更加要割地赔款。
所以,宋朝就喜欢花钱买和平。
只要税收的10%,就能买来安静与和谐,何乐不为?
和平的甜头甜过头
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军深入宋境与宋对峙。在宰相寇准(难得的忠臣)力劝下,宋真宗打消逃跑计划,至澶州督战。宋军射杀辽国大将,辽国也怕后路被切;宋军虽然兵力齐整,但也信心不足,双方各怀鬼胎,经过一番扯皮,订立和约。
合约规定:宋每年赐辽银子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对财大气不粗的宋朝来说,这还不是小Case?
后来,双方你来我往,眉来眼去,进入礼尚往来状态,辽国有饥荒,宋朝也出粮。
边境贸易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北方人得到了铁锅、茶叶。
北方不会炼铁,烤羊肉吃多了上火,也想涮着吃。
特别是茶叶,确实亚克西(好东西)。放在奶里面,可以去腥、去膻、去腻,否则让蛮夷一直喝牛奶、羊奶,能够把他们腻歪死。
南方人得到了廉价的牛羊马肉。马为啥也杀?都是劣马、瘦马。辽国也不是傻子,给你好马好鞍配种?然后你组建了骑兵打我?
一百多年,“北线无战事”,宋真宗驾崩时,辽国人还痛哭了一场(不知道是否演戏)?
宋朝看对辽国给钱有用,准备对金国、蒙古也如法炮制,但人家不但要钱,也要命(特别是女人),而且还想在耕地上跑马。
逍遥快乐了100年,早就有钱没力,这就没有办法了,神仙难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