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
“不可以批评别人”,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当你批评别人时,一个指头指向别人,四个指头却指着自己”。
遇到事情我们竭尽所能的去克制自己,不去批评别人,不要引发冲突,但是却止不住心里面不停涌现的无数评语,心里面无时无刻不在批评别人,甚至连自己也不放过。
从外在看忍过之后,结果确实是和和睦睦的,但是内心是否平静只有自己能体会,那这种忍下来的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掉呢?
《一念之转》这本书中讲了一个“转念”的方法,能快速戳破内心每个痛苦的想法,了解到事实真相,并摆脱负面情绪,从而让我们内心达到平静。
这本书中提及的转念方法由向自己提问的四句话+反向思考组成:
提问1:那是真的吗?
提问2: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再次确认是否是事实,是否有事实依据)
提问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提问4: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反向思考:这个是用来反观自己不自觉的“投射心里”的,这个投射可以指向自己,指向别人,也可以完全反过来,就看你遇到的具体是什么情况。
关于反向思考指向自己这里,插播一句之前很火的话,可以参考: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这个方法只是用来发现真实的自我,只能自省不能自责哦。
这四句话+反向思考看似简单,但是想用好却不容易,那我们应该怎么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呢?
首先需要将你对别人的批评写下来,化暗为明,先给大家举个例,然后我们再来运用这个方法。
例子:我非常讨厌楼上,他制造的任何一丁点的声音都令我抓狂,邻居家装修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一年多,甚至连中考和高考期间都短暂装修过,晚上两三点还能听到他家使用水、走动、东西掉地上、挪动桌椅板凳的声音,大晚上的居然还多次出现敲击的声音。
所以那之后只要听到楼上一有响动,我就会觉得楼上又要开始持续很久的噪音了,但是事实是,有时候噪音停止了,我的内心依旧在愤愤不平。
我用一个对话的方式简单运用一下转念方法。
角色A:楼上的邻居让你抓狂,那是真的吗?
角色B:是真的
角色A:你能百分百肯定楼上邻居制造的任何一丁点的声音都令你抓狂,那是真的吗?
角色B:是真的
角色A:对你而言,那确实是真的,但是真正让你抓狂的,并不是邻居制造的噪音,而是你对邻居制造噪音的那些想法,所以,进一步细想看那是不是真的。你对邻居制造噪音,有何想法呢?
角色B:邻居应该意识到他制造的噪音太大了
角色A: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角色B:我对楼上的所有最坏的想法全部都出现了,还会因此考虑,接下来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应对
角色A: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角色B:我内心会更平静,更快乐,而不会听到一点噪音就这么容易心烦气躁,甚至内耗的想很久解决办法
角色A:所以,让你心烦意乱的不是邻居的噪音,而是你对邻居制造噪音的那些想法,因为你没有审查过,才看不出来这些不真实的想法。
当你有这些想法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过得并不快乐,若是没有这些想法时,就会感觉内心无比美好。
反向思考的运用:“我不喜欢邻居,因为他家装修声音和平时的噪音太吵了,害得我没法好好休息。我不喜欢他制造出太大的噪音”。
反向思考之后变成:“我不喜欢我自己,因为我装修的声音太吵了,我不喜欢我制造噪音”。
让我困惑的是我没有进行过装修,我怎么会讨厌我装修呢,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对声音很敏感的人,自己之前是一个做什么事都很注意,各种担心怕吵到别人,并不是一个会刻意制造噪音的人。在家里就算是白天走路也会很轻,就怕吵到楼下的。
后面我仔细留意我生活中的行为,让我发现我在那一年多,应对外界噪音的无形中,不知道从哪天起竟然变成了我讨厌的样子;
我在家里居然会很大声的放音乐,走路、放东西、说话等等都不再向以前一样那么小心翼翼;现在一想真是后患无穷,不仅让自己不快乐,还让自己讨厌自己。
这让我明确了,我确实是很讨厌自己制造噪音,现在每当我感觉我制造的声音会吵到别人时,都会下意识停下。关于讨厌装修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装修过,大概是因为太麻烦以及噪音太大了吧,以后遇到再顿悟吧。
不管是什么负面情绪,不管大小,都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发泄出来,不然这些情绪会一直存在的,没有爆发只是因为那个触发点没有被触发罢了,也不要让这种想法持续消耗自己。
让你痛苦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你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这个方法确实对我的日常生活帮助非常大,现在我基本上不会再内耗,希望对你有帮助,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