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里士多德对知识的科学分类:
·理论知识
·实践知识
·创制知识
二、原因论
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原因论”,意义接近于一个事物存在所需要或必备的、充分的条件。
亚里士多德将构成事物存在的条件归结为四种→“四因说”
·质料因
·形式因
·动力因
·目的因
(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合称为形式)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形式和质料是结合在一个事物里边的,柏拉图认为是分离的。
潜能与现实
隐德莱希——最完满的现实,达到了目的的、完成了的实在、潜能的“实现”
三、形而上学
过去:
“形而上学”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哲学词典里。
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朱子语类》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
形而上学研究的是“道”。
现在:
近代形而上学是片面、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黑格尔
形而上学是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的思维方式。——马克思《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
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本体论ontology
to on+logos=ontology,研究存在的理论
讲形而上学要从巴门尼德说起,是巴门尼德第一个提出“存在”这个概念。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1、存在论
存在是无法定义的。
存在的两类意义:
·偶然的意义
·本然的意义——十个范畴:实体 数量 性质 关系 地点 时间 状态 动作 所有 承受
范畴:在希腊语里,意思即为”关于神的述说“。也就是对事物最大、最普遍、最一般的说明。
范畴体系=世界的逻辑结构 用十个范畴足以定义一个事物
2、实体论
最核心的范畴:实体
字面含义:站在下面的东西或支撑者
(看书后再补充)
3、神学
思辨是最高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问题:
·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幸福。幸福就是合乎德性地实现活动。达到自足,自我完善
·当情况不明显的时候,我们怎样确定什么是应该做的?
中道。取其中,不过度,也不不足。
实践智慧phronesis: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
所有的东西,必须有一个善良意志为前提。——康德
附:作业题及答案
在《国家篇》中,柏拉图借用三个比喻来阐释自己的理想,但不包括女仆之喻。
柏拉图通过画家画桌子来比喻理念与具体事物的联系,在这个例子中,理念的桌子才是真实的。
亚里士多德曾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自然性是相对性的。(√)
载体代表着形式因。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探讨的是理论知识。(√)
“四因说”可以看为对不同事物之间形式的比较关系。(×)
西方哲学家始终想把哲学变为科学,但是很难,毕竟哲学有它的理想性。
例如虽然有很多桌子,镜子里的不是桌子,柏拉图说:只有“理念”是真实的。
探讨理念和理念之间的关系称为通种论。(√)
理念论把世界划分为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
亚里士多德概况的“范畴”有10个。
亚里士多德不仅是哲学家,还对各种事物感兴趣,博览群书。绰号读书人。
亚里士多德哲学包罗万象。(√)
“隐德莱希”指的是最完美的现实。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认为是第一哲学,研究的是存在本身。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证存在着永恒的实体。(√)
亚里士多德当时不是雅典人,属于外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