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端粒
人的衰老,可以从细胞分子中找寻原因。200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研究染色体“端粒”(Telomeres)的分子生物学家。端粒像是帽子的形状,位于染色体末端,起着保护染色体完整性的作用。研究者发现端粒的长短,影响着人的寿命长短。一般刚出生的婴儿,端粒的长度(碱基对数量base pairs)在8000-13000,35岁时降至7500左右,65岁缩短为4800左右。
人的生命,来源于先天(nature)与后天(nurture)两大系统。身体比较好的父母可以给到孩子的端粒稍长一些,但研究也发现,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环境等,都会影响到端粒的缩短与修复速度。所以寿命的长短和生活的品质,很大一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
端粒与饮食
身体的慢性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疼痛、易疲劳、肠胃不舒服、皮肤红肿),常因不经反思的饮食习惯而产生,往往会加速端粒的缩短进程。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精加工的米面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巨大,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致病因素。精白米、精白面、白面包,包子馒头等,大量摄入后既会破坏肠壁,也容易造成身体血糖水平迅速飙升,加剧炎症以及加速细胞老化,并诱发胰岛素抵抗,久而久之发展成2型糖尿病。
当然,并没有到不能吃的地步,毕竟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是人体首选的能量来源。但确实有必要控制或是有意识降低摄入量,并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进行替代,例如用糙米黑米小米替代白米,全谷物的面包替代白面包,意大利面替代精加工面食,并提高日常饮食中各色各式蔬菜的比例。
端粒与运动
一项对1200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运动量更大的那个具有更长的染色体端粒(Telomere),也意味着更长的寿命与更强健的免疫系统。一德国科学家进行的实验发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一周3-4次20-50分钟的锻炼,慢跑、快走、瑜伽、跳操等)和高强度间歇训练(即HIIT),都能有效增长“端粒”。顺便一提的是,力量性训练对于增长端粒并不明显,但力量性训练的重要性依然毋庸置疑。
除此之外,经常适当且有效锻炼的人,具有更好的抗压能力,其肾上腺分泌压力荷尔蒙皮质醇(Cortisol)的水平显著减少,因此人的情绪会更稳定与平和,且肚子上的肥肉会更少(肚子上的肥肉多少是一项重要的健康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等有密切关联)。
端粒与睡眠
美国密歇根州一些医院的统计数据发现,每年转成夏令时(意味着睡眠减少一小时)的当天,心脏病患病率增加25%,而在转成冬令时(睡眠增加一小时)的当天,心脏病患病率减少21%。睡眠的时长,对于心脑血管、免疫系统,以及人体各脏器机能的影响极为巨大。目前已有超过60年研究数据的睡眠学界,建议成年人的每日睡眠时长是不少于7小时(不多于9小时)。这对于许多"睡得越少越自豪"的人而言,是值得警惕的,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标榜每天睡眠时间在四五个小时的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在晚年都患上严重的老年失智症。
如何回应压力
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如何解读压力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身心反应。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参加奥林匹克的百米短跑运动员抱怨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压力太大,运动心理学家Jim Afremow听后给出这样的建议:不要排斥压力,而是善于利用压力,帮助自己变得兴奋起来,并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也许是这个"转念"产生了效果,运动员很快突破了自己过往的最好成绩。
研究发现,把压力看成是挑战,与把压力看成是威胁,两种状态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心血管机能以及肾上腺素分泌水平。简单说,把压力看成是挑战的,而非威胁的,往往能带来更多的自信,更好的状态与表现。当压力不可避免时,欢迎它,而不是排斥它。给压力一个好的解读(解毒),往往能把一份毒药,转换成养料。
感知并调整身体
大脑是无法锻炼自己的,需要全身来参与。心脏是无法锻炼自己的,需要全身来参与。要锻炼心灵(所谓的"修心"),没有全身的参与,最终往往收效甚微。而要让全身参与,一是要学习感知身体,二是要学习调整身体。从感知与调整中,看见身心互动的过程,并渐渐摆脱身心合谋而制造的种种痛苦。
所以,身体是一件奇妙的工具,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也是最忠诚的陪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