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天冷,户外不宜,又到了屋里修仙,法力无边,畅谈是非的时候。谈是非,莫过于先将人分类,然后各站一边,叉腰互怼。闲而有趣。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吃狗肉,一种绝不吃狗肉。
不吃狗肉的人中,绝大多数说不明白,为什么不吃狗肉。按说,狗肉香,又大补身体,实在没有拒绝的理由。但有许多人,就是坚决不吃。
其实,这里头有个文化因素。吃狗肉的,一般文化程度较低,个人修养较差。不吃狗肉的人,一般精神纯粹高洁,感情丰富细腻,文化素养有深度。
我们华人,不忌猪肉,对狗肉却有争议。西方人是明确反对吃狗肉的。因为,不论中西,人类饲养猪的目的,就是把它当作食物,蛋白质的来源。而早前就开始饲养的狗,是用来辅助打猎的,是人类的帮手、朋友,而不是食物。
因此,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一种极为不道德的过河拆桥的行为,不合忠信仁义之道。吃狗肉的地方,一般都在偏僻人野之处。如古越、两广,如东亚半岛。而文明高地的民众,求道问德,明白狗与人的关系不同于猪,便不吃狗肉。
两广莫看现在牛皮轰轰,老早前叫岭南,是化外之地,也就是说没文化的地方。虽说流放了些中原人口过去,提高了当地的人口素质,但总的来说,在古代时候,岭南都还是无法无天的社会。
既然无法无天,就有富者养狗护院,就有贫者偷狗吃肉。又因是偷,因此格外地香。由于在吃的方面没有慎初,后来岭南就什么都吃,食斯滥矣。
广东开埠后,经济发展迅速,文明倒相对领先祖国了,但,这种吃狗肉,乃至什么都吃的陋习却随着财力的增长,愈演愈烈。西方人从南边登陆我汉唐故地,接触的都是这帮人,就以为全中国人都这样了。
至于东亚半岛的人,万事效尤华夏,却终还是小国寡民,对先进文化的领悟不够深刻,画虎不成类了犬。所以,吃狗肉且还振振有理,也就不奇怪了。
有人类社会学者研究结论,人类的情感世界经历三个进化阶段。一是人相恋,再是人兽恋,最后是人偶恋。其中的人兽恋,就是目前较普遍的养宠物,以狗为多。所以,现代社会,还在吃狗肉的人,其情感世界还处于上古蛮荒时代,说粗鲁,可能都显文明了。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吃狗肉绝不在内。古语就云,“狗肉上不了筵席”。有身份有文化的人在一起吃饭,就有这样的规矩。
饮食文化,首在“饮”。这饮一指酒,贯穿远古当今。这饮二指,指茶,更是历史悠久。酒徒茶君,酒一般成了人堕落放纵的借口,而茶,则是积极君子的文媒谋助。饮食之道,还是以茶为上。
与食狗肉者相比,饮茶的人,实在高大上。
饮荒茶的人,护犬,实为自已文明而不仅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