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旅游业标识
为了对外宣传我国旅游的形象,便于国际旅游市场对我国旅游的识别和扩大我国旅游的市场影响力,1983年10月国家旅游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将“马踏飞燕”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标识。
“马踏飞燕”即铜奔马,又名“马超龙雀”,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二、中国旅游优秀城市标志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原国家旅游局设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物。标志物主体由长城烽火台、地球和中国旅游业标志三部分组成。
标志物的下面为铜质镀金的长城烽火台,中部为铜铸镀金浮雕的地球,顶部为铜铸的“马踏飞燕”。标志物的基座用红樱桃木制作,正面嵌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中英文字样的镀金铜牌。
铜质镀金长城烽火台,既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标志,也是一个城堡的象征,表明中国旅游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和城市旅游业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
铜铸镀金浮雕地球的正面突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象征着中国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也表明了中国的旅游城市要面向世界,向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奋进。
铜铸“马踏飞燕”,潇洒地奋蹄于地球之上,象征着中国旅游业蓬勃崛起的形象和光辉灿烂的前景,也表明中国旅游业已昂首屹立于世界。
三、中国旅游日
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非法定节假日。
该节日起源于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倡议将《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
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甲骨文“旅”字的变形与方形的印鉴外轮廓,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发展“根”与“植”的关系,为“中国旅游日”注入了更加鲜明的文化色彩,在延续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创造了新的视觉意象,符合现代人日益发展的审美需求,体现了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变形的“旅”字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旅游场景: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的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这有着强烈的具象化意义和象征,突显了“中国旅游日”的主旨与核心,引导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旅游,体现了“中国旅游日”的号召力、影响力。同时,变形的甲骨文“旅”字暗含了“5.19”这组数字,进一步强调了“中国旅游日”的日期,让“中国旅游日”更加深入人心。
蓝绿颜色的运用,不仅色彩鲜明,视觉冲击力强,而且渐变的过渡处理让两个主体色彩自然融合,和谐大气。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着中国旅游蓬勃发展的朝气和生命力,以及中国旅游所倡导的绿色、环保、和谐、文明发展的主旨和理念。同时,变形的“旅”字演化的游人们行走在蓝天绿地中,也体现了中国人自古追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生境界,在注重环保与和谐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标注字体上采用了中国传统隶书的“中国旅游日”及英文Arial体“China Tourism Day”的中英文双语对照,在突显“中国旅游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旅游的国际化视野与现代发展理念。
整个标志造型稳重,创意巧妙,色彩明快,旅游主题鲜明,日期深刻,具有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和鲜明的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