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体育成绩不好,一个朋友刚好是做体育研究的,谈到如何提高体育成绩时,他告诉我们,提高跑步成绩的一个方法是,跑到自己承受不了的程度,可以慢下来或走几步喘喘气,然后再继续跑。
之前练瑜伽时,在做拉升动作时,当酸痛的感觉袭来时,老师都会在一旁温柔地引导说,请在身体能承受的能力下再坚持一小会儿。
我平时用运动软件keep,每次在平板撑时间过半时,都会听到指导声音的鼓励:坚持!在经历最初肌肉的各种酸,抖,盼望时间早点结束,到后来,慢慢费力的感觉在减少,稍稍努力就可完成,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身体能力跟以前不一样了。在练习了一个阶段后,Keep会推荐你进行运动能力测试,了解自己目前的运动水平,Keep会据此推荐下阶段的训练。
这些训练方法都是尝试突破自己的以往的强度,在身体能力极限的边缘内,不断向更高的强度拓展。
这个方法是否仅仅在运动领域才有效?对身体训练的多进一步使身体能产生更大的能量,是否我们其他方面的训练也可产生类似的效果?
有个网上流传很广的段子,说3000月薪和30000月薪的员工工作的差别。当老板说需要员工处理一件事,客户要来公司考察,需要问一下何时来。当老板再次问起的时候,员工回答,下周来。而老板想了解下周几来,多少人时,员工感觉很奇怪,你没让我问啊。而另一位员工接到同样的要求后,不仅清楚地了解了客户到达的具体时间,而且还了解到了客户人数,负责人是谁,考察天数,并且已经安排好了接待车辆以及住宿酒店。甚至还考虑到了天气对考察的影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工作的成效,在一件事上就能看出高下。
前一个员工最多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范围做到老板交代的事情本身,而后一位员工呢,可以看到他做的比前一位多了好几步。带给他的回报当然也要比前一位丰厚许多。
也许有人会说,多做的那一步,多想的那一步,那是别人的事。况且多做多错,多说多错。
这样的想法,看上去很有道理,并且,相信也有不少认同者。
但是这种想法正是把自己留在了舒适区,也把自己困在了原地。多做而发生的错误可能正是我们的误区,我们的局限之处。今天没有去做,没有犯错,也许就把犯类似错误的机会留在了将来,也把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丢了。
多做还是不做的不同选择结果,带来的人生路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前进的速率也是不同的。
我们每天做的事,也有很多是以前就做过的,对如何做,做到哪一步,慢慢会形成一个既定的模式和范围。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和他人,我们每天都在积累经验。然而当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事的过程,到底积累了多少有价值的经验了呢?
在今天的基础上,我们多思考一步,多做一点,就如同对身体能力的锻炼那样,逐渐把自己的思维拓展到更远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