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育儿过程中成长
父母对待孩子的三种方式~
船长~家长负责,自信冷静地负责
“亲爱的,我知道你感觉很不公平,我也知道你非常想去,但恐怕我不能答应!”
表现出同理心和体贴,但仍然意见明确,态度坚决,不能经常改变想法或者态度暧昧
两个律师~没人负责,双方谈判,争辩,吵架,讨价还价,争夺做决定的权利
孩子们反抗父母,父母压迫孩子,彼此关系紧张,充满怨恨
独裁者~孩子负责,为了控制孩子,与他们争吵
孩子成为发号施令的一方,父母感觉失去控制,感到恐慌,试图重建秩序,恢复控制,通过威胁,贿赂,或最后通碟对孩子施压(并不具有真正的权威,而是通过威胁来实现控制)
如何制定规矩
必须坚持原则,为孩子建立秩序,不怕她们生气
确定界限,能更好地培养孩子,让她们学会克服失望,从而内心更强大
定规矩,可能会令孩子失望,这并不容易做到,但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角色。而且并不会影响我们在精神上与孩子的平等。
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系
首先,让她知道我喜欢她,欣赏她,尊重她。
其次,明确我是船长。
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她可能是累了,饿了,或者想要得到关注。又或者心情不好。也许只是通过一种笨拙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并非出于恶意。并非针对你个人。
让孩子体会悲伤
如果我们无法保护孩子远离痛苦的经历,仅次于此的最佳选择就是全心全意地陪伴她们,让她们体验自己的悲伤与失望,帮助她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
克服自己无法保护她的悲痛,陪伴她一起学着放弃,最终释然。不用解释,不用辩护,不用尝试让她感觉好一些,只是安静地陪伴。
失望和悲伤的情绪会像汹涌的海浪一样,最终会退潮。她会以自己的方式战胜打击,接受现实。
帮助孩子战胜打击
DABDA
Denial否认
Anger愤怒
Bargaining讨价还价
Depression抑郁
Acceptance接受现实
对孩子的期待~学会与人相处,抱有积极的心态,能应付艰难的时刻
我们能做的~培养她的适应能力,在她心里感到失望时,陪伴在她身边。而不是一切顺着她的来。
在拒绝孩子的要求时,可以通过对抗性不强的方式给出回应。比如~
“早餐吃饼干!听起来很有趣!等你下次过生日的时候我们试一试怎么样?”
接受不那么完美的自己
我也会犯错,也会失去冷静,缺乏耐心,我接受自己的这些缺点。我只是个普通人而已。不再责备他人或者为自己争辩。必要时向孩子抱歉。
我的麻烦~
孩子满五岁了,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有时候要她刷牙洗脸,吃饭,穿鞋,收拾玩具,她会有强烈的反应和不满。
她常常说“别烦我”,让我觉得伤心。进而转为愤怒,与她争辩,吵架,最终变成独裁者。
我的决定~
开始制定明确的规定,写下来。
与孩子发生冲突之后,尝试与她交谈,制定新的规则,写下来,签字盖章,制造互相尊重的仪式感。需要注意的是,定下的规则孩子能理解,稍稍努力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