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多数人被信息洪流所淹没。
每天读书、听课、转发朋友圈参加免费的网课,到头来只得了个垂头丧气,说知识付费这是场收割智商税骗局。
到底问题出在哪了?
有个老师比喻的很贴切,信息爆炸就像你身体渴了,想喝口水,结果迎面喷来的是消防水枪。
不知道你的公众号里面有没有一堆读书社,每周定期给你推送书单,然后你点进链接买了几本书,邮到家了,打开快递盒子,拿起一本就看,
看了三天,看了前三分之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其他的书都压箱底了,第一本都没读完,正所谓: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是不是说的就是你和你周围的伪书迷?
对待常见现象我不认为是你个人的问题,是因为错误信息误导了我们。你过分的相信最近图书打折,读书月促销,双十一半价等营销活动和某公众大号给你的书单推荐。
而是你买的书大多数都是对你没用的,
这个“没用”怎么理解,并不是真正适合你的,或者这本书本身含金量不高,你只是被标题党蒙蔽了,还有或者是这本书很大众但你读完发现不是很适合你。
对待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可以先听听一些图书出版人的课(避免营销之嫌不说谁的,自己找),并且理解消化什么样的书适合你,怎么挑选一本好书,和什么样的书是适合你的书。
磨刀不误砍柴工,读一本书用五天,前提是用两天来选一本书是很有必要的。
我这里只给一条建议,就是我听过恶魔奶爸说的一句话,我劝你试着读读商科经典书,如果你自己很有商科思维和商业天赋它会帮你很快达到财富自由,并不是文学类的书不好,而是文学类的书你三十岁可以读四十岁也可以读,但二十岁,还是做一些收益高率相对的事情,二十岁的时间没有几年。
还有一部分人,是确实读了很多书,但是发现自己做事还是一团糟。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著名物理学家,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就全国各地巡回做演讲,他的司机每次都坐在前排听着,时间久了他司机就记住了他所讲的内容。
有在慕尼黑演讲演讲开始前,司机找到他说先生,先生您讲了这么久了,也很无聊的,不如这样,我去讲,而您拿着我的司机帽坐在前排。这位物理学家也感觉很有意思,于是这个司机就上去原方不动的把之前听过的演讲了一遍。这时台下的一个教授向演讲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司机当时是这样说的,哇,我没想到,我会在慕尼黑这么先进的城市遇到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想请我的司机来回答。”
不可否认,这司机反应真的很快,也可能有演讲天赋,但他永远成不了物理学家。后来有人把这个叫“司机知识”。
司机知识就是像这个司机一样,只记住别人的只言片语,没有经过系统化学习,停留于字句表面(外化),不懂其中真正的意义。
前些年“区块链”这个词比较火,好多没有真正了解其中背后逻辑和技术的人满嘴用,不知道的这个词都被diss,但那些张口闭口都是区块链的人,现在不还是和当年没什么两样,没有任何突破,他们明显就是没有理解区块链与我们常人生活有什么影响,只是他们伪高端的噱头罢了。
读书也是一样,有很多人,读完书之后,知识还在书里,没有对自身产生任何影响,咸鱼还是咸鱼。
而真正理解一本书的方式是内化,让学到的有实践意义(内化)。
比如说我读了一本《清单革命》,读完之后我每天早上都用三分钟来大致梳理一下我当天的日程,然后写下来,午睡之后再看一遍,晚饭之后再看一遍,这就是我真正理解(内化)了,并且对我的生活真正起到了作用,我很少像以前一样忘记一些待办的小事了。
在信息焦虑的时代里,挑一本适合你的书,能用在你生活中,真正让你生活变好的就是有用,没用到生活中的带给你改变的就是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