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的盛夏之季,喜逢侄子的女儿考上一本大学,我和老伴从长沙驱车一小时回到阔别多年的一黄兴镇,车刚入村口,侄子一家就迎了上来,接我们去他的小洋楼里。
进到洋楼里,正好苗木带头人刘嗲也在,他介绍说,黄兴镇2O年以前是化工之乡,化工厂关停以后,老百姓认识到种植苗木有前景,就开始种植。政府也鼓励提倡,提供政策的引导,对苗木实行税收全免,手续费全免,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等优惠政策。种植苗木大家拿到了可观的收入,村是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看到苗木发展势头这么好,也陆续回来了,他们年轻头脑灵活他们利用网络,把村里苗木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你看,你侄子以前自己开修车行,年薪大概3一4万左右吧,现在种植苗木年收入基本保证三十万左右,行情好可以赚到四五十万。我们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尝试,带动全员参与的绿色发展新模式,行业也向着标准化,精品化发展。现在,百姓腰包鼓了,环境也变美了,由原来的化工厂变成了大花园。刘爹还在兴致勃勃的叙说着。而侄子迫不及待的提出带我们去看他的花圃。
随着夏日的逐渐升温,大自然也换上了五彩斑斓的盛装,竞相开放的花卉,他们以各自独特姿态和色彩装点着我们的世界,今天就跟着侄子走近绚烂的夏日花海吧。只见,茉莉,香气袭人的夏日精灵,栀子花,庭院中的清凉佳人,木槿花朝开暮落的美丽传说,凌霄花,攀援而上的火红勇士,荷花,水中仙子清雅脱俗。绣球花,色彩斑斓的变色龙。侄子说:一朵花有一朵花的故事,千朵花有千朵花开的理由,你是否愿意静下心来聆听它们的叽叽喳喳。看它们从孕育到绽放的全过程呢?我是陶醉其中的。侄子如数家珍指着另外一丘田说:“第一茬栽的杜鹃花(2016一2017)第二茬栽的金森汝真(2018年)第三茬的金边黄杨,第四茬栽培的是红桎木,现在栽的是紫薇花,我把每一株薇枝当作盆景来修剪,本来机械的动作变得不那么枯燥了,它的取舍去留就有了斟酌,至少符合自己的审美需求,千姿百态绝不雷同,紫薇最长年龄有十二年,那虹技盘曲,满是岁月痕迹”,原来,世间所有美好,都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一季一景致,一季一感慨。看侄子神彩飞扬的说,恍惚间。回到了从前,那土砖瓦屋,侄子酒醉的嗲嗲坐在门口昏昏欲睡,前面有稻草堆,还有一条臭水沟,记得原来我们来都是大包小包,有小孩的玩具,有吃的糕点,更多的是旧衣服,旧衣服她们都当宝贝,那时一家人靠种稻为生,有个爱喝酒的爹,娘死得早,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侄子15岁就被迫谋生活,那时不敢跟人对视,紧张时说话结结巴巴,总盼着我们来,给她们一些物资。住的房子也很拥挤,我们去时腾出大房间给我们住,自己4人挤在小房子里,看看现在有恍然隔世的感觉,气派的小洋楼,客房就有4间,厨房有我们客厅大,前后都是花园,虽然门前就是一条河,但还是在房屋旁边没计了一个鱼池,原来,前面还有一座小山,被他爹一锄一锄挖了挑到后面整平做了房地基,现在的房子是第三次翻新成了小洋楼。
侄子说:“我现在真真正正过上了理想的田园生活,能够最大程度的自给自足,比如端上桌的菜,鸡是自己放养的,鸡蛋是鸡窝检的,鱼是自己塘里捞的,小菜是园里摘的…你很清楚食材的来龙去脉。春夏品挑李,秋冬赏桔柚,还有枇杷,板栗,红枣,柿子。你们还要踏青郊游,而我不用远足,在家里就能享受田园乐趣。”
作为花农的侄子,在租种的几十亩土地里自信而满足的挥洒着汗水。忙时种地,闲时写文。因为对土地爱得深沉,他给苗圃起了个很诗意的名称一一花为媒工作室,他说:土地就是农民的工作室。在这片田地里,描红点绿缀黄,倾情涂抹大地的五颜六色,在这片天地里,耕耘希冀,耕耘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