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孩子的心,有时候如充满谜的世界。恰如当年懵懂迷茫的你我——
在父母眼里,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听大人的。可我们心里却有很多很多的话想说,有很多的烦恼需要倾泻。
我们常说: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而孩子内心最想说的一句话应该是“爸妈懂我,该有多好”。
可我们真的懂孩子吗?
我觉得这是每一个父母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要知道:当你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才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01
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跟我说,
“很多来咨询的家庭里,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超级自信,觉得自己懂得孩子的一切,所以想着自己能控制孩子的人生。
而孩子呢,却拼尽全力在进行反抗,努力维护自己的独立和尊严,或是无声地抗议,或者是激烈的反击。你说这样的家庭能不出问题吗?”https://user.qzone.qq.com/56658040/infocenter
多少亲子关系,都毁在“你不懂我”。
你只看到了我在发脾气,却不去想想我为什么会发脾气?
面对发脾气的孩子,我们常常在意孩子的情绪。想着去阻止孩子哭泣,“不准哭!”“哭有什么用!”“为什么脾气这么大!”“你就没必要发脾气,不能听话一点嘛!”
满是指责,甚至暴力相向。为什么不想想背后的原因呢?
其实,有了父母的理解,那些情绪都不是事儿。
比如你心情不好,想发脾气的时候,有人能一句话戳中你的心窝子。你也许会崩溃,也许会暴怒。可你最后还是会很高兴,因为毕竟有人关心我,懂我啊!
记得用孩子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告诉孩子:我懂你的情绪,我也接纳你的表达方式。这样下次,孩子就不会为同一个问题再哭泣了。
02
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讲理,就爱哭哭啼啼,相信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教训他一顿,心急之下想着打骂震慑一番。https://user.qzone.qq.com/56658040/infocenter
记得很早以前,小小鱼一哭,我的怒气就上来了。后来我明白了,接纳比压制更重要,倾听比打骂更有效。
比如小小鱼想画一只棘龙,他已经画好了一半,恐龙脑袋那个地方画不好,所以他就急得哭了。
我还是心平气和地跟他说:“你可以试着自己画,多画几遍,如果你画不好,可以考虑画点简单一点的”。
看到我没有出手帮他,哇哇大哭。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急,他只是想发泄自己的失败感。
因为孩子都有一种追求卓越,想要完美的心理。一旦自己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肯定会表现出来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情绪失控。
我们需要的是坚定地鼓励和平和的态度。
结果哭了不到一分钟,他又自己擦干眼泪去画了。
我没有发脾气,也没有批评他,就那样平静地接纳他,告诉他可以怎么做,然后等着他自己去做。
当他自己穿衣服时,有时候袖子打结了,或者裤子套不进去,也每次急得想哭。但是我每次都平和地告诉他,再来一次。大不了从头再来一次,我相信你能做好。
如今,他遇到做不好的事,会自己一次又一次尝试去做好,而不是靠哭。
03
父母要努力读懂孩子的行为,至少在打算教训孩子,或者给他们贴标签之前,先冷静一分钟。
请你蹲下来,或者站在我这边,仔细看看。也许你就不会生气了。
还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泰国的公益广告。孩子放学回家,把身上洁白的校服弄得满是泥巴。
在校门口,看到脏兮兮的孩子。很多妈妈就大骂起来,以为是孩子淘气,或者跟同学打架变成这个样子的。于是开始跟孩子讲道理,发脾气。https://user.qzone.qq.com/56658040/infocenter
原来,园丁老伯载满花盆,和植物的小车翻倒在了泥塘里,花盆和植物散落了一地。
恰好这一幕被刚放学准备出校的孩子们碰到了,四个孩子几乎都没有迟疑,主动过去帮助老伯。
最后知道了真相的妈妈又吃惊又后悔。因为自己的主观判断,导致对真相的失察。
可事实上,我们不是经常这样做吗?何况孩子跟我们的世界又不一样。
大人倘若用经验和想象去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只会让误解产生。
小小的孩子,很容易原谅父母的错误。可到了青少年时期,你还如此误解孩子,那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亲子关系会非常紧张。
04
你说你懂我,可你却不知道我到底在想什么,而只是自以为是地觉得懂我。
小时候,孩子问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你随便瞎扯就能够蒙混过关。但是到了青春期,你就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了。
和孩子慢慢成为了两个世界的人,那肯定会出现鸿沟。
孩子读的那些校园流行书籍,你一本都没看过,只知道说不要读那些杂书,因为不好。孩子问你到底哪里不好,哪里好?你哑口无言。
孩子听的歌,你说太吵。孩子喜欢的电影,你听都没听过。那怎么对话?
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两个世界的人怎么会有共同的话语。
幸运的是,如今年轻的父母学习能力更强,能基本跟上孩子的节奏。
我知道,有一天儿子会喜欢一些我搞不懂的东西。但我不会贸然反对,我会去熟悉了解,我去查资料,我去学习。https://user.qzone.qq.com/56658040/infocenter
我竖起耳朵听他说自己在学校的故事,关于他想象或者真实的经历。我也热切地关注他关注的那些兴趣点。
比如从不识五线谱的我,如今也在陪伴小小鱼学琴的时候,开始学谱,当他的学生,跟他一起练习。
我觉得这个过程很好,让孩子看到我也有不足,但也看到我奋力前进的样子。
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也在努力跟上孩子的脚步。
这样看来,孩子真的会推动我们进步,养育是一段共同成长的旅程。
听听孩子听的歌,陪孩子看看他们喜欢看的电影。跟他的小伙伴们打招呼,然后坐在一起,参与他们的游戏?陪孩子一起阅读、爬山、打球、跑步、谈人生……
建立属于你们共同的家庭文化,在这里边,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能得到响应。
我懂你,不就是在这样无形的点滴中吗?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
我总觉得这也是写孩子的。如果父母不懂自己,身处家中,内心却满是寂寞。
我们能不能在孩子那迷宫一样的城里,追上他们的脚步呢?https://user.qzone.qq.com/56658040/infocenter
这是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