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总有一些关节点,它极其富有预示性,然而,身在其中的人,却恍恍惚惚,不知所终。
之所以要读《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是因为今年正式开始施行的“双减政策”。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人们却常常容易忘记。
“双减政策”一经出台,只是几个月的功夫,各大教育机构便纷纷面临转型乃至解散的风险。犹记得,疫情之初,网课为先,也正是那个时刻,众多互联网机构盯上了教育这块肥肉,铺天盖地的课程广告迎面而来。众多机构疯狂敛财,人们乐在其中,忘乎所以。
眼看着它疯狂,眼看着它繁荣,我们不能眼看着它倒下。国家出台了有力的监管政策,疯狂的教育市场必须得以规范。终于,政策稳健落实,当疯狂褪去,我们才发现之前那些,重重的陷阱。
2.再看美国1927
一场疫情,打破了多少人的美国梦。曾经它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是多少人们的心之向往。据说,那里是自由的天堂,那里是民主的圣地。可如今,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众多美国民众的愚昧。他们依然崇尚自由,崇尚民主,却不尊重科学。他们拒绝戴口罩,拒绝自主隔离,拒绝疫苗。
当然,不能说所有人都如此,但大部分人,对刻板的防疫怀有敌意。
我深感悲哀。虽然它繁华依旧,我却已经看到了它骨子里的衰败。
再看美国的1927,那个疯狂的夏天,正是美国最为繁荣的时刻,一些危险的端倪却已经有所显现。衰败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土崩瓦解了的,它是慢慢积累,慢慢积累,直到最后你我,都看得见。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英国作家比尔·布莱森的这本《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整本书,以1927年的美国为横切面,作者比尔·布莱森用几个生动的事件,为我们展示了整个美国1920年代的繁荣与疯狂。和原来的名字《那年夏天:美国1927》相比,《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更是直指内核。正如作者在书籍的扉页上所说,100年来不断重演的经济危机,都能在1929年大萧条中找到原因。
3.细看历史,1927
距离美国1929年的华尔街股灾还有两年的光景,1927年的美国,还沉浸在林德伯格单人驾驶飞机横跨大西洋的无尽喜悦之中。《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这本书,主要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我们能看到整个美国的狂欢。当时发达的报业,流传着各种八卦消息,林德伯格,一个低调的人,也不堪其扰,也正是因此,他的长子被绑匪绑架身亡。
彼时的美国,科技日新月异。收音机的流行,电视机的发明,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加快,名人广告的光环效应大放异彩。那一年,美国颁布禁酒令,那一年,体育明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他们逐渐成为人们心中彰显美国精神的英雄。那一年,美国的美式英语席卷全球,伴随其中的,还有美式思维的传播。
不得不说,1927年的美国,真是精彩。当所有的人们都沉浸在低级的乐趣之中,当所有的美国人都做着发财的美梦,一场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庞氏骗局和冤案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影响深远。彼时滞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却渐渐浮出水面。
《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的作者,真是了不起的存在。比尔·布莱森作为一名非虚构作家,却把作品写得尤为生动有趣。一本看似和政治关系极为紧密的书籍,却写了很多具体的个人经历。其语言的幽默,也常常让我忍俊不禁。
这本书的再版,也正是验证了这本书的优秀。身居亚马逊“最佳美国历史”的榜单前列,它是一部不可多读的好书。
4.再看今朝
中华的崛起,是所有炎黄子孙的热切期待。再看我们的今天,生活富足却也不可避免地有其癫狂之处。好在我们的国家一心为民,从政策的大方向上来看,我们也必然会走得更加稳健。
于我们个人而言,求发展也最忌讳一时的得意忘形。要有所坚持,才能真正有所得。物欲横流的年代,理想更是稀薄。可它们依然在,只是需要我们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