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征文」“动植物”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什么?
写在前面的话
在“哲思专题《哲思于你》征文活动”中,有陈嘉映的《哲学是什么》“蚯蚓没有爪牙之利,为什么能在土里钻来钻去?‘用心一也’是一类回答。另一类回答则完全是另一套,谈的是环肌、纵肌、刚毛等等。我们可以选些对照词来标识这是两类回答:‘用心一也’回答为什么,‘环肌纵肌”回答怎样,前者讲的是人生的道理,后者讲的是自然的机制,等等。这样小来小去换些说法固然不无小补,但我们终究要直面‘为什么’和‘怎样’是什么关系?’‘自然在哪里结束人生在哪里开始?’这些疑问。研究这些问题属于哲学的本职工作”这么一段话。
现在问题提出来啦,我们应该如何回答?
关于“蚯蚓没有爪牙之利,为什么能在土里钻来钻去?‘用心一也’”这一类回答,是不正确的,同时,是不科学的。
同时,哲人荀子在《劝学》里面,借蚯蚓的“用心一也”的精神,是对人生的道理的领悟与启迪,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哲学”;在这里荀子只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罢了。
为什么?
因为,蚯蚓属于无脊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是雌雄同体的动物,异体受精。
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和刚毛之间的配合运动。
在自然界中,蚯蚓一般生活在肥沃的土壤上层,越往下层越少,蚯蚓只有要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才能够生存,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如果说,没有爪牙之利的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是其“用心一也”,那么,难道说有八只脚的螃蟹,还不如没有脚的蚯蚓吗?
其实,不是的,这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
蚯蚓没有爪牙之利,为什么能在土里钻来钻去?
这是蚯蚓与生俱来的的本能。
哲人荀子说的“蚯蚓没有锋利爪牙,没有强健身躯,可是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只脚,两个大钳,可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是因它心性浮躁。”
这些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荀子赞赏“蚯蚓做事专一勤劳之心”,贬抑“浮躁的螃蟹连蜗居也不会营造的懒惰之心”,于是,得出“蚯蚓”专一用心的可赞,“螃蟹”心性浮躁不可模仿。
事实上,另一方面却是,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螃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这些是动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所以,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人类的发明老师。
其实,哲人荀子的《劝学》思想对人生的领悟与道理,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一种“哲学”。
下面我们接着看,如何回答陈嘉映的《哲学是什么》 这个问题?
正 文
“动植物”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什么?
“动植物”与生俱来的“本能”是哲学吗?
“哲学”一词,中国并没有,“哲学”一词是近代从日本流传过来的。
事实上,“哲”,这个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比如“古圣先哲”、“孔门十哲”与“哲人”等词,哲学在汉语中,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思想家”之谓。
事实上在我国古籍中,“哲”作聪明、贤明、智慧释;“学”当学问解。
哲学,到底是什么?
哲学,其实,从某方面来说就是“动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
为什么这样说?
那么“动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是什么?
我们先看“八只脚的螃蟹,还不如没有脚的蚯蚓吗”?
1.八只脚的螃蟹,还不如没有脚的蚯蚓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这句话什么意思?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难道说有八只脚的螃蟹,还不如没有脚的蚯蚓吗?
其实,不是的,这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
蚯蚓没有爪牙之利,为什么能在土里钻来钻去?
这是蚯蚓与生俱来的的本能。
同理,螃蟹在蛇和鳝鱼的洞里面生活,也是其与生俱来的本能。
无论人类世界,还是动物世界,都具有自己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天赋。
在人的社会中,我们把有与众不同的天赋的人称为天才。
可是,在动物世界中,我们人类会把它们与生俱来的本领称作本能。
下面我们再看,穿山甲这个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表现在哪里?
穿山甲是地栖性哺乳动物,没有牙齿,为什么它的打洞的本领很大?
原因是穿山甲有一双坚硬的爪子。
“穿山甲”宛如一台凿洞穿山的机器,“穿山甲”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虽然穿山甲“能打洞 、能翻土、能游泳,能爬树、能装死”,可是绝对不能穿石头山。
“能打洞 、能翻土、能游泳,能爬树、能装死”是“穿山甲”与生俱来的的本能。
所谓“动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并不是不依靠后天培养和教育,而是从一出生就拥有的特性。
这是“动物”的生存法则,不这样就不能生存。
有的动物生活在水里,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有的动物水里与陆地都能生活,这些与动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有区别。
有的动物吃肉、有的动物吃草。
2.为什么有些动物吃草,有些动物吃肉呢?
众所周知,有的动物吃肉、有的动物吃草。
吃草的动物:兔子、羊、牛、羚羊、长颈鹿等等。
吃肉的动物:狮子、豹子、老虎、狼等等。
那么,为什么有些动物吃草,有些动物吃肉呢?
这与“动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有区别。
下面我们看吃草的动物与吃肉的动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有区别表现在哪里?
(1)牙齿本能的区别:
吃草动物,并没有发达的犬齿,它们的臼齿非常发达;吃肉动物正好相反,犬齿发达,可以用来撕裂肉食。
(2)肠胃不能的区别:
吃草动物,有着发达的多室的胃,胃分成好几个房间,用来存放消化到不同程度的食物,如牛是先将草简单咀嚼就囫囵吞下,存于胃之某室中,牛在饱食休息时,将瘤胃内容物反刍到口腔,在充分的咀嚼过程中,口腔产生大量的唾液,并在嘴角边出现白色泡沫,这种现象也就是农民说的“倒沫”,“倒沫”这就是“反刍”;可是,吃肉动物没有上述的结构和行为。
吃草动物的肠非常长,盲肠发达,因为植物比较难消化;食肉动物的肠一般比较短,盲肠也不发达。
动物之间胃肠消化系统的完全不一样的,是动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有关系。
(3)思维本能的区别
吃草动物的思维方式是防御,永远处于被动地位。
吃肉动物的思维方式从来富于警惕性和攻击性,是主动的一方。
所以,动物之所以有“吃草动物”与“吃肉动物”,
在大自然里面,植物也是如此,虽然没有动物的本能,但是,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有的植物生活在水里,有的植物生活在陆地,有的植物水里与陆地都能生活,有的植物却偏偏喜欢安身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的峭壁上、沼泽畔、荆棘丛中”。
那么这是为什么?
这是,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
3.为什么有植物生活在水里,有植物生活在陆地,有植物生活在高山?
众所周知,植物大都喜欢生长在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不过,有些植物就不是这样,它却偏偏喜欢安身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与悬崖峭壁”。
(1)九死还魂草,生活在悬崖峭壁
“九死还魂草”又叫卷柏,能治跌打损伤,是贵重的药材植物,生长的地方就更偏僻了,生长在高高低低的乱石山上,石头棱角锐如刀尖,那里土壤贫瘠,蓄水能力很差,它的生长水源几乎全靠天上落下的雨水,为了能在久旱不雨的情况下生存下来,它被迫练出了这身“本领”,连生命力顽强的青苔都难生长,自然,要想采到它,也十分不易。
九死还魂草还有叫它为长命草、长生不死草、万岁草等。
九死还魂草这种非凡的“还魂”本领,奥秘全在于它的与生俱来的细胞能够“随机应变”。当干旱来临时,小枝就卷起来,缩成一团,以保住体内的水分,它的全身细胞都处在休眠状态之中,新陈代谢几乎全部停顿,像死去一样,得到水分后,卷缩的小枝会平展开来,全身细胞才会重机关报恢复正常生理活动,所以叫作“九死还魂草”。(部分内容 来源于 九死还魂草 百度百科)
(2)莲藕与水稻,生长在水田里
莲藕与水稻,没有水的不会生长的,只有生活水田里,才能够开花结果。
(3)芝麻与莲藕完全不一样
农谚有“高地芝麻洼地稻,沙土地上花生,黄岗坡上红薯,不高不低种黄豆”说法。
也就是说“高的田地种芝麻,低的田地种水稻,含沙土适合花生,红薯适合黄岗坡土壤,黄豆播种在不高不低种土地上。”
这些与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有区别。
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与生俱来的的本能。
有的动物能够飞,有的动物能走,有的动物还能飞,还能走。
有的动物生活在水里,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有的动物在水里在陆地都能生活,还有有的动物是在深山老林。
5.有的动物能够飞,有的动物能走,有的动物能飞、还能走。
有的动物能够飞,有的动物能走,有的动物还能飞,还能走。
这都是“有规律可循、有规则可遵、有规范可行、有规格可依”。
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性,有其生存法则,这正如《三字经》中所讲“犬守夜,鸡思晨;蚕吐丝,蜂酿蜜”
不是吗?
请看——
(1)鸟在蓝天飞,鱼在水中游,谁教的?
你看,鸟在蓝天飞,虎在山中行,鱼在水中游,谁教的?
没有人教,自教,那是大自然的对它的造化,那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
(2)蜜蜂为什么能酿蜜?蚕为什么能吐丝?
谁教蜜蜂为我们酿蜜?
谁教蚕为我们吐丝?
没有人教,自酿蜜,自吐丝。
酿蜜是蜜蜂的与生俱来本能,是蜜蜂的天职。
(3)狗为什么在夜里看门?鸡为什么在早晨报晓?
谁教狗为我们看门?
谁教鸡为我们报晓?
没有人教,自看门,自报晓。
“蜜酿蜜、鸡报晓”等,这些都是动物与生俱来本能,是其天职。
那么,“人类”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是什么?
6.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什么?
“人类”——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是什么?
我用《三字经》中说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苟不学,何为人;人不学,不如物。”
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
人,如果不学习的话,怎么可以算作一个人呢?
人,如果不努力学习的话,连动物也不如呢!
所以,作为万物之灵人类,是非常喜欢学习的!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家。大人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带任何色彩强迫孩子学习,他将成为厌学的主人;只有让孩子成为正真的学习的主人,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
什么是自我教育的主人?
象孙敬、苏秦这种“彼不教,自勤苦”就是自我教育;象朱买臣边砍柴边读书、李密边放牛边读书这种“身虽劳,犹苦学”就是自我教育;像车胤用萤火虫的光读书、孙康借大雪反的光来学习,他们二人这种“家虽贫,学不辍”就是自我教育——这样的学习最快乐、不纠结、不痛苦,虽苦犹甜,因为我要学,要是不让我学,那个才是苦、真正的苦。
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什么样?
(1)孩子还未出生,已经怕孩子胎里发育得不如别人
孩子还未出生,很多妈妈已经“产前焦虑”,生怕孩子胎里发育得不如别人。
我们的孩子一岀生,家长就被一个“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商业广告所以忽悠,此广告它就象马拉松体育赛场上发令枪声,震惊了家长的“脑神经”,于是,我们的家长在这个广告的忽悠下,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不到1岁,开始进入早教中心、识字、绘画,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学算术。
2岁开始学乐器。不惜血本、不惜重金、下决心、下苦心,带着孩子穿梭奔波于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特长班、琴棋书画班、天文地理班、奥数英语班、文学写作班、MBA班,无所不包,无所不为。
3岁开始学小学课程,提前3年就要去到幼儿园排队报名;刚进了“幼儿园”,紧接着就要给孩子物色“名小学”,刁钻古怪的“幼升小”考试题目足以让大学生无可下手;还有“鬼门关”一样的小升初,家长陪着孩子端坐在奥数课堂上和自己的年龄较劲……几乎所有家长聚在一起谈论的都是“报了什么英语班”“奥数学得怎么样”。
一句话新闻,在家庭教育的领域里,我们的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就被各种各样的“英语、奧数、美术、书法、国学、钢琴、古筝、舞蹈、象棋、围棋、珠心算、跆拳道、快速阅读、超级记忆”等“特长班”、“兴趣班”所包围,孩子就在这样教育“环境”下“来往穿梭、努力学习”;我们的学校教育也是如此。
可是,上学以后的孩子又怎样?
(2)上学以后的孩子,出现了“厌学、厌学、逃学”
上学以后的孩子,出现了“厌学、厌学、逃学”、“不喜欢读书、做作业拖拖拉拉”与“撒谎、乱花钱、痴迷网络”等不良习惯等问题。
为此,中国教育,制造了5000多万“差生”学生,产生了4000多万“网瘾”少年,流出数百万“边缘”青少年。
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紧紧抓住青少年与生俱来的本能,那么青少年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什么?
(3)人类的“我哭”——是“婴幼儿”与生俱来的本能
我们知道,许多动物有一出生,就有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
人和动物不同,人是动物世界最高级的动物,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社会属性。
可是人类这个高级动物,是唯一一种在出生时毫无自保能力,完全靠父母提供所有安全保障以及母亲乳汁成长的高级动物,婴儿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就是靠哭,提醒父母,我饿啦——要吃饭!我疼啦——我要吃药。
所以,刚出生的婴儿的生存能力就是一个字“哭”,婴儿的哭没有人教,这是一个无意识的反应,目的是让父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东西。
也就是说,“婴幼儿”只有自然属性,却没有社会属性,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有奶便是娘”。
不过,人的自然属性和动物没有什么不同,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人的社会属性是后天良好的形成的。
如果把1-4岁左右的“婴幼儿”让动物哺养,那他长大了就只有动物属性。也确实有过狼孩、猴孩、猪孩的报导。但是在人类社会长大的孩子很快就有了社会意识,先是知道不能随便吃别人东西,进而知道要控制自己的本能和欲望。
婴儿、幼儿、成为儿童、成为少男、成为少女,其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什么?
(4)人类的“我要”——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本能
是我要——“我要玩、我要学、我要习、我要……”,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人类的成长的规律,生存的法则,也是与生俱来的天职。
我要——青少年与生俱来的本能!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家”。
当过父母的人,都知道——
小孩子天生就爱学,学什么?
学说话、学走路、学唱歌、学绘画、学做饭、学洗衣、学……
小孩子天生就爱习,习什么?
习:习字、习作、习艺、习武、习……
小孩子天生就爱问,问什么?
问这、问那、问东、问西、问……
可是我们是怎么回答孩子的?
“别做饭、别洗衣!”
“别问了,我忙死了!”
“别问了,我烦死了!”
“别问了,我怎么知道!”
回答的是不是很干脆?很利索?
我们的孩子在上学前那“闪亮的双眼,润泽的肌肤,无忧的笑容”,上学后变得“两眼无光,愁眉苦脸”,不时发出:烦死、累死、苦死了、上学真没意思等厌学情绪,这种油然而生的厌学情绪,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误吗?
“学”和“问”就如玩是儿童的天性,你看儿童当他摇摇晃晃会走路,哇哇啦啦会说话之际,便要模仿着大人,嚷着——我也要洗衣、我也要刷碗、我也要做饭、我要读书、我也要写字、我也要……。是大人的说的别捣乱、你还小、一边去、长大了有你干的。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家。大人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带任何色彩强迫孩子学习,他将成为厌学的主人;只有让孩子成为正真的学习的主人,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
所以,教育孩子千万“拔苗助长”。
成长中的青少年,其与生俱来的本能应该是“人不学习的话,连动物也不如”。
人们只有通过学习研究动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才能利用其本能。
下面,我们看“动植物”与生俱来的“本能”,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发明?
(5)“动植物”与生俱来的“本能”,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发明?
“动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是什么?
“动植物”与生俱来的“本能”,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发明?
根据“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我们的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模仿动物发明了什么?
人们模仿动物蜻蜓——发明飞机。
人们模仿动物萤火虫——发明人工冷光。
人们模仿动物蝙蝠——发明雷达。
人们模仿动物狗——发明电子鼻。
人们模仿动物苍蝇——发明宇宙飞船。
人们模仿动物鱼——发明潜水艇。
人们模仿植物蒲公英——发明降落伞。
人们模仿植物茅草叶——发明锯。
人们模仿动物与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发明的东西非常多,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最后来个大家都知道的,北京奥运会场“鸟巢”就是依据真正鸟巢的原理建筑的。
(6)“动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是什么?
人们模仿动物与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东西,需要什么?
需要的是智慧!
需要的是哲学!
那么,科学家模仿蚯蚓开发软体机器人,需要的是智慧!需要的是哲学!
所以,哲人荀子说的“蚯蚓没有锋利爪牙,没有强健身躯,可是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只脚,两个大钳,可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是因它心性浮躁。”
这些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荀子赞赏蚯蚓做事专一用心,贬抑浮躁的螃蟹连蜗居也不会营造,反而寄人篱下,于是,得出“蚯蚓”专一用心的可赞,“螃蟹”心性浮躁不可模仿。
事实上,另一方面却是,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螃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这些是动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所以,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人类的发明老师。
其实,哲人荀子的《劝学》思想对人生的领悟,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一种“哲学”。
人的天职是什么?
是学习!是探索真理!
人的生存法则是什么?
是学习、研究、实践、探索、发展、创新!
结束语
“动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是什么?
就是哲学!
就是智慧!
就是发明!
就是改变世界!!
大自然动植物与生俱来的本能,使人产生不少遐思——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与发明:“鱼在水里自由沉浮,人们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鸟在天空中自由飞行,人们受到启发,发明了飞机”。
“动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告诉我们什么?
蚯蚓:它“没有锋利爪牙,没有强健身躯,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它“用心专一、持之以恒”的干劲,使人产生不少遐思——寓意蚯蚓“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让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心灰意冷的人,对待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其实,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度过的,为什么同样是忙碌的一世?结果,为什么有的人收获甚微?有的人一事无成?有的人却硕果累累?有的人功成名就?事实上,这些都和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有关系;前者或如不能一跃十步的骐骥,或如六跪二螯的螃蟹;后者则似十驾的驽马,似一心的蚯蚓。
仙人掌:它“有水、无水、天热、天冷”都无所谓,它顽强的生命力十分让人吃惊,使人产生不少遐思——寓意仙人掌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让那些碰到困难就轻易放弃的人,看到仙人掌的性格,人们学会坚韧,学会坚持,学会吃苦、学会耐劳,同时,希望通过仙人掌的寓意来激励自己,不要轻言放弃!意想不到的是身体长着一块块长满硬刺的“仙人掌”,还是墨西哥的国花。
像“蚯蚓、仙人掌”等,在动植物界这样例子很多,“动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给我们很多的寓意、很多的发明。
哲人荀子在《劝学》里面,借蚯蚓的“用心一也”的精神,是对人生的道理的领悟与启迪,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一种“哲学”;在这里荀子只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罢了。
所以,哲学这个智慧的化身,从某方面来说,就是“动植物”与生俱来的的“本能”!